小白紅了 作品

第243章 入世修行,咸陽風雲(萬更求訂閱!)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一年未見,看來秦王之勢孕養的不錯。”

    嬴政笑道:“先生傳嬴政煉氣煉神之法,確有奇效。”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修行不是一日之功,要經年日久的堅持下去方可。”

    嬴政點頭稱是,然後抬手道:“先生請入艙說話。”

    葉千秋也不多禮,直接先進了船艙之中。

    嬴政朝著蓋聶說了一句“起船”,然後也跟著葉千秋進了船艙之中。

    蓋聶站在船頭,吩咐人開船,快船在水中飄蕩,迅速的消失在了沉沉的夜霧之中。

    船上的風燈映出粼粼波光,船上情形一目瞭然。

    船艙寬敞,厚實的毛氈鋪在地上,三張大案不分尊卑席次按品字形擺開。

    葉千秋在臨窗的案前坐定,嬴政在側案前入座。

    這時,只見一名年輕的清秀內侍捧來了茶盅放好,又將熱氣蒸騰清香撲鼻的釅茶給二人倒上,然後躬身輕步的朝著外面去了。

    葉千秋看著那清秀內侍,突然心頭一動。

    嬴政注意到了葉千秋在觀察那清秀內侍,便指著那清秀內侍的背影笑道:“這是我身旁的內侍,小高子,不是外人。”

    “小高子?”

    葉千秋看著那內侍離去的身影,淡淡一笑,沒有多言。

    這時,嬴政道:“一年未見,先生已經是道家掌門人,可喜可賀。”

    “先生此番入咸陽,可有要事?”

    嬴政的目光之中,略帶期許。

    葉千秋微微一笑,開門見山,道:“我此番入咸陽,是為助王上而來。”

    嬴政一聽,心頭一跳,雖然早有預感,但真從葉千秋的口中聽到確切消息。

    嬴政還是忍不住有些激動。

    “先生此話當真?”

    嬴政再問一句。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自然當真。”

    嬴政聞言,頓時站起身來,朝著葉千秋躬身道:“嬴政多謝先生相助。”

    葉千秋也站起身來,道:“王上不必多禮。”

    “我早就說過王上有伏羲之骨,乃是天生的王者。”

    “我既為道家掌門人,便要為道家的未來考慮。”

    “自然當助王上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

    嬴政道:“寡人親政之後,定然拜先生為上卿。”

    葉千秋卻是微微搖頭,笑道:“輔政之事,並非我之強項。”

    嬴政道:“先生想做什麼官?儘管說來便是。”

    葉千秋笑道:“我什麼官也不做,此事無須多提,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破解王上目前的危機。”

    嬴政聞言,心頭一動,道:“先生指的是什麼?”

    葉千秋道:“昨夜我夜觀星象,正好看到天降流火。”

    “不久之後,咸陽城內,恐怕是要有亂將起。”

    嬴政道:“不知先生指的是何亂?”

    葉千秋緩緩開口道:“嫪毐。”

    嬴政一聽,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先生如何知曉此事。”

    葉千秋道:“有些事既然發生了,便難以瞞得過有心人的眼睛。”

    “我道家既然決定相助王上,自然會了解清楚王上所處的危局。”

    嬴政聞言,正色道:“太后欲封嫪毐為長信侯。”

    “若是此事成了,那來日定然是一大禍患。”

    “以先生飛劍之威,能否將嫪毐此人神不知鬼不覺的給除去。”

    葉千秋笑道:“殺一個嫪毐,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嫪毐之事看似是危局,但其實亦是機遇。”

    嬴政一聽,道:“怎麼說?”

    葉千秋道:“嫪毐曾是文信侯的門客,文信侯執掌大秦朝堂多年,權柄極重。”

    “王上在位已經七載,已經到了加冠之時,若要親政,必須要跨過文信侯這道坎兒。”

    “但王上和文信侯的治國之道有分歧。”

    “文信侯為施展其道,恐怕不會輕易交出權柄。”

    嬴政一點就透,他沉吟道:“先生的意思是,藉助嫪毐之亂,牽扯仲父,趁勢將仲父從秦國相邦的位子上拉下去。”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正是如此。”

    嬴政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之後,嬴政道:“多謝先生提點,嬴政已經明白該如何做了。”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我觀王上身邊可用之人甚少。”

    “此番下山,我帶了六名弟子,可交於王上差遣。”

    “這六人皆是我道家的傑出弟子,可以為王上充當耳目。”

    嬴政一聽,面色浮現出大喜之色,道:“先生當真是解了寡人的燃眉之急。”

    葉千秋又道:“羅網在秦國的根基甚大,去歲王上在新鄭遇刺一事,還有王齕叛殺一事,皆有羅網的身影。”

    “羅網若是不能為秦國所用,便當除之。”

    嬴政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

    “此事交給先生,最是穩妥。”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我會查清楚羅網在秦國藏匿的有多深。”

    “還有一事,王上可否聽說過陰陽家東皇太一?”

    嬴政聞言,點頭道:“我從祖母太后那裡聽過此人。”

    “聽聞,此人是祖母太后的座上賓。”

    “先生突然提到此人,是有什麼事?”

    葉千秋一聽,心中一動,嬴政口中的祖母太后便是華陽太后。

    華陽太后是楚國人,而東皇太一又是華陽太后的座上賓。

    看來,陰陽家的手早就伸到了秦國的王室之中。

    “哦,也沒什麼,只是聽聞陰陽家的總壇在秦國,卻是一直不知在秦國何處,所以,想問一問王上是否知曉。”

    嬴政聞言,開口道:“這個我倒還真是不知,不過寡人聽聞陰陽家和道家似乎有些關聯?”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五百年前,陰陽家脫離道家,劍走偏鋒,自成一派,追求天人極限。”

    “陰陽家世代也有俊傑輩出,我雖然沒有和這一代東皇太一見過,但聽聞歷代陰陽家首領東皇太一,都是道法高深之輩。”

    “若是能將陰陽家也收攬在王上手中,那很多事做起來自然也就更加順手了。”

    嬴政聞言,不禁說道:“先生莫不是想將陰陽家重新收攏回道家?”

    葉千秋卻是搖頭道:“陰陽家能自成一派,自有其道理。”

    “陰陽家脫離道家,和天人二宗的分裂,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我對收攏陰陽家的事,一點興趣也沒有。”

    嬴政聽了,也就沒有在此事上多說什麼,而是換了個話題。

    “昨日寡人聽聞,《呂氏春秋》公然懸賞求錯,先生也曾在南城出現,看過了《呂氏春秋》。”

    “實不相瞞,仲父已將《呂氏春秋》整本送我觀看,但寡人想不通他為何要以此非常之法,將《呂氏春秋》公諸於天下。”

    “不知先生覺得相邦此舉,意欲何為?”

    此時,艙外風聲流水聲清晰可聞。

    嬴政也不說話,只在幽幽微光中專注的盯著葉千秋。

    葉千秋沉吟片刻,開口道:“文信侯此舉之意,在於以《呂氏春秋》誘導民心。”

    “民心同,則王顧忌,必行寬政於民,亦可穩固秦法。”

    嬴政道:“先生此言,莫非是說秦法不得民心?”

    葉千秋笑道:“六國之人,皆言秦法嚴苛。”

    嬴政道:“先生也如此認為?”

    葉千秋道:“秦法的確嚴苛,然則,確實是適合秦國。”

    “治國之道,不在於某種固定成法,而在於適合不適合國之運行。”

    “秦法固然得秦人民心,但是庶民對秦法,更多的是敬而畏之。”

    “文信侯行寬政緩刑之舉,也是為了秦國所計。”

    “文信侯圖天下,意在徐徐圖之。”

    “而王上圖天下,意在儘快圖之。”

    “不知我說的可對?”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道:“先生所言,確實是寡人心中所想,天下戰亂已久,寡人若是依照仲父之言治國,不知何時才能一統天下。”

    葉千秋笑道:“凡做事欲速則不達,但一統天下之事,不能以常理度之,快刀斬亂麻,亦不是不可。”

    “王上之志,在強兵息爭,一統天下,但王上要明白,商君之法的作用在今時今日要勝於《呂氏春秋》。”

    “但若是天下一統之後,《呂氏春秋》的作用便要勝於商君之法。”

    “滅六國容易,但要讓六國之人心盡數歸於秦國,則大不易。”

    嬴政聽到這裡霍然起身,肅然再朝著葉千秋一躬身,道:“請先生教我。”

    葉千秋微微一笑,開始給嬴政講起了治國之道。

    河風蕭蕭,長槳搖搖,風燈在夜色之中猶如螢火一般。

    這一夜,葉千秋和嬴政相談甚歡。

    葉千秋雖然是道家掌門,但他並不會拘泥於道家之學,而是結合後世治國之道,總結出了最適合眼下這個時代的國策。

    最關鍵的是,葉千秋所提國策符合嬴政的治國理念。

    這個年輕氣盛的秦王和呂不韋不同,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建立不世之偉業。

    如果你讓他徐徐圖之,縱使你說的花團錦簇,他也不會採用。

    葉千秋最擅長的就是識辨人心,嬴政縱使是王者,在他面前,依舊還只是稚童而已。

    黎明之前的黑暗中。

    黑蓬船上,傳來了嬴政的大笑之聲。

    只聽得嬴政朗聲道:“先生一言,盡掃我心頭陰霾!”

    “小高子,掌燈上酒!”

    “蓋聶,你也進來,我等與先生浮一大白!”

    ……

    清晨,呂不韋剛剛醒來,沐浴更衣後進得廳堂之中。

    呂不韋沒了食慾,隨便吃了一些飯菜,便不由自主的走進了書房之中。

    這書房,是他這個領政丞相處理公務的地方,也被秦國的吏員們稱為大書房。

    多少年來,清晨卯時前後的丞相府都是最忙碌的。

    各署屬官要在此時送來今日最要緊的公文,人來人往如穿梭。

    長史將所有公文分類理好,再一案一案的抬入這間大書房,讓他落座便能立即開始批閱公文,部署政務。

    但是,今日清晨的大書房卻是少見的安靜了許多,無人來送公文。

    已經到了秋天,早晨起來,還是有些清涼。

    書房裡,已經生了火爐,火爐裡的木炭火通紅透亮,只有幾個書吏依然在整理公文。

    除了書吏衣襟擺動的聲音,火爐裡木炭燃燒時,時不時發出的呲呲聲。

    整個書房很是安靜。

    就在這時,一道身影出現在了書房當中。

    那是一個身著秦軍甲冑,臉上帶著黑鐵面具的人。

    “掩日,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