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 作品

第250章 護國法師,驚鯢趙高(萬更求訂閱!)

    葉千秋聞言,沒有再推辭。

    華陽太后見葉千秋收下了璞玉,笑意更深。

    讓人擺上宴席,來與葉千秋宴飲。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華陽太后方才說道:“其實今日相請國師前來,的確是有一件要事。”

    葉千秋笑道:“哦?是何要事?”

    華陽太后道:“嫪毐叛亂,文信侯呂不韋有著重大的責任。”

    “嫪毐出自文信侯的府上。”

    “嫪毐為非作歹,搗亂大秦朝堂,文信侯難辭其咎。”

    “然則,文信侯依舊還是秦國宰相,著實是不太合適。”

    葉千秋淡笑著,道:“那依王太后的意思,是不是想舉薦昌平君為相?”

    華陽太后道:“哀家確實是有這個意思,羋啟若為秦相,定然可稱為王上的左膀右臂。”

    “只是不知道國師能否助昌平君一臂之力。”

    葉千秋道:“我只是一介散人,如何能決定得了這一國宰相之任免。”

    “王太后莫要說笑。”

    華陽太后卻道:“眼下的秦國,唯有國師一人,可稱之為王上之心腹。”

    “只要國師在王上面前順便提上一嘴。”

    “此事,便算國師辦成了。”

    “哀家和昌平君定然會記得國師的相助之恩。”

    昌平君在一旁表態道:“姑母太后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

    “還請國師助羋啟一臂之力。”

    葉千秋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王太后和昌平君著實言重了。”

    “此事,我可以從中斡旋。”

    “不過,王上是否會在文信侯之後選擇昌平君為相,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

    華陽太后聞言,大喜道:“有國師此言,足矣!”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聽聞自宣太后之後,羋姓族人手中便掌握著兩把劍。”

    “不知王太后可否在將這兩把劍交給王上之前,讓我一觀。”

    華陽太后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笑意,道:“原來國師也喜好名劍。”

    葉千秋淡淡說道:“天羅地網,無孔不入。”

    “越王八劍這樣的兇器,我的確是有些興趣。”

    華陽太后笑著抬手,雙掌一拍,隨著掌聲的響起,只見兩個身著黑衣的女子悄然間出現在了大殿之中。

    那是兩個身材凹凸有致,面容精緻的女子。

    她們的手中各自握著一把劍。

    她們的面容幾乎一模一樣,一看便是雙胞胎。

    只見這兩個女子,一個手持紫劍,一個手持藍劍。

    二人入得殿中,朝著華陽太后躬身施禮。

    華陽太后朝著二女說道:“將你們手中的劍讓國師一觀。”

    二女不動聲色的走到葉千秋的桌前,將各自手中的長劍放下。

    葉千秋看著這一紫、一藍兩把劍。

    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同時伸出雙手,一手拿起一把劍來,左右看去。

    只見這雙劍之上各自刻著劍的名字。

    “轉魄!”

    “滅魂!”

    葉千秋瞧著這兩把劍,感受這劍身之上的劍氣,倒是對打造這越王八劍的歐冶子多了幾分興趣。

    越王八劍,他也算是見過了其中四柄劍。

    這四柄劍,各有特色,都是世上少有的利劍。

    可惜,歐冶子是百餘年前的人物。

    終究是無法相見了。

    從轉魄和滅魂出現的時候,葉千秋便明白了,華陽太后已經是打算將這兩柄劍交給嬴政,取得嬴政的信任。

    葉千秋知道,即便是沒有他的存在。

    嬴政也勢必會起用昌平君羋啟。

    嬴政雖然年輕,但是帝王心術一點都不少。

    為了維持秦國的穩定,平衡朝中各方勢力。

    嬴政一定會在呂不韋罷相之後,起用楚系之人為相。

    眼下秦國朝堂一共有三股勢力,以呂不韋為首的外客,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還有嬴姓宗室。

    呂不韋罷相之後,嬴政不會再讓外客成為宰相,嬴姓族人之中,沒有可用之才。

    唯有楚系之中的昌平君羋啟尚且可堪一用。

    所以,嬴政的選擇並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葉千秋會答應華陽太后的原因。

    順水推舟的人情,這白白得來的人情,何必不要呢。

    至於昌平君羋啟現在暗中是否已經在反秦。

    葉千秋覺得倒不至於。

    羋啟背叛秦國,是在華陽太后去逝之後的事情。

    而且,那時候的秦國要吞併楚國。

    羋啟身為楚考烈王之子,為楚國的延續,而反叛秦國,倒也說得過去。

    目下的秦國尚且沒有東出,羋啟不具備反叛的土壤。

    更何況,事實尚未發生。

    縱使真走到了那一步,也有嬴政去定奪。

    他不會去過多的干涉秦國政務。

    就好比嬴政要讓趙高掌控羅網一樣。

    葉千秋也不會拒絕。

    一切都在朝著固有的軌跡發展著。

    這樣未嘗也不是一件好事。

    葉千秋在甘泉宮呆了沒多久,便直接離開了。

    ……

    翌日一早。

    相府的家宰便來相請葉千秋,請葉千秋到府上赴宴。

    這是葉千秋和呂不韋約定好的。

    葉千秋自然是欣然赴約。

    到了相府之後。

    相府肉眼可見的門庭冷落了很多。

    在大書房中,葉千秋見到了呂不韋。

    呂不韋笑道:“太玄先生,來的正好。”

    “且看這卷書如何。”

    葉千秋走了過去,從呂不韋的手中接過竹簡,看了起來。

    葉千秋看了片刻,方才讚道:“精彩。”

    呂不韋笑道:“先生請坐。”

    葉千秋坐在一旁,道:“今日相邦邀我前來僅僅是喝酒?”

    呂不韋笑著說道:“太玄先生還是這般快人快語。”

    “喝酒自然是要喝的。”

    “不過,有件事,不韋還是要提醒一下太玄先生。”

    葉千秋道:“哦?不知相邦要提醒我何事?”

    呂不韋道:“嫪毐一案牽扯到了太后,太后畢竟是王上生母。”

    “如今,雖然王上因為太后縱容嫪毐反叛一事,對太后心中生了嫌隙。”

    “但,太后終究是王上生母。”

    “打斷骨頭連著筋吶。”

    “今時今日,若是太后嫪毐一事被打入冷宮。”

    “將來,王上難免會後悔。”

    “到時候,會想起先生勸解依法查辦之事,可能會因此對先生有了不滿之意。”

    “君,始終是君。”

    “臣,始終是臣。”

    “先生以為如何?”

    葉千秋聞言,淡淡一笑,道:“相邦精通世事,洞察人心。”

    “不過,相邦知道我和相邦最大的不同在何處嗎?”

    呂不韋聞言,詫異道:“哦?”

    “願聞其詳!”

    葉千秋笑道:“我和相邦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我乃世間一浮萍。”

    “浮萍者,無重也。”

    “王上是君不假,但我非臣也。”

    “這一點,不會因為王上封我為護法國師,公子太傅就發生改變。”

    葉千秋此話一出,頓時惹得呂不韋一怔。

    良久之後,呂不韋方才笑著嘆息道:“是啊,倒是本相忘了先生的神通了。”

    “以先生之厲害,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

    “王權富貴,在先生眼中,確實是不值一提!”

    “不過,先生可千萬不要在旁人面前再提起“非臣”之言。”

    “這可是犯忌諱的。”

    葉千秋聞言,笑道:“多謝相邦提醒。”

    呂不韋點了點頭,然後道:“其實,今日邀請先生前來府上一敘,還有一件事。”

    “什麼事?”

    “相邦儘管說來便是。”

    葉千秋在一旁說道。

    呂不韋道:“我知道,我這個相邦是做不久了。”

    “在我離開咸陽之前。”

    “我還有一件事,要託付於先生。”

    葉千秋道:“相邦請直言便是。”

    呂不韋道:“我欲將文信學宮交給先生!”

    “先生乃是當世僅存的大才。”

    “道家之聖賢者,目下,唯先生一人也!”

    “文信學宮,有我這多年來的心血。”

    “我若是離開咸陽,恐文信學宮會落入破敗。”

    “若是先生能入主文信學宮,成為學宮之主,那來日定然可以將文信學宮發揚光大。”

    “當然,先生若是入主文信學宮,那麼學宮自然可以更名為太玄學宮。”

    “只要那些士子能留在秦國,不外流向東方六國。”

    “便是先生之大功也!”

    “不韋在此拜謝先生了!”

    說著,只見呂不韋站起身來,朝著葉千秋深深一躬身。

    葉千秋見狀,急忙起身,虛扶一下呂不韋,然後說道:“若是相邦託我其他事情,我可能辦不到。”

    “但是,此事,相邦儘管可以放心。”

    “文信學宮,我來主掌。”

    呂不韋聞言,大喜道:“我就知道,先生會同意的。”

    “明日,我便上書王上,將此事稟報於王上。”

    “以王上對先生的瞭解,一定會同意此事的。”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如此甚好。”

    說到這裡,呂不韋笑道:“不韋心願已了,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親眼看到王上一統天下。”

    葉千秋聞言,心中微微一動,從呂不韋的話中已經聽出了幾分“狡兔死,走狗烹”的味道。

    呂不韋是個聰明人。

    歷來在秦國為相者,很少有結局好的。

    綱成君蔡澤算是個例外,他早就急流勇退。

    而呂不韋不同,他是聰明人,自知掌握權柄太久,因為遲遲不肯同意嬴政親政一事,與嬴政心中有了嫌隙。

    他這個相邦是做不久了。

    就怕相邦做不成,性命也要丟了。

    葉千秋又寬慰了呂不韋兩句。

    “相邦不必如此悲觀。”

    “只要相邦歸隱山林,王上不會為難相邦。”

    呂不韋嘆息道:“王上和莊襄王終究是不同啊。”

    葉千秋和呂不韋相談甚歡,聊了許久。

    呂不韋此人所學甚雜。

    他是經世致用的典範,對於治國之道,有著自己的理解。

    經商和治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呂不韋能走到今天,和他的才華是分不開的。

    葉千秋和呂不韋交談之時,總是能從呂不韋的身上發現縱橫派的思想。

    呂不韋雖然不是鬼谷傳人,但是,縱橫派的精髓,呂不韋也算是通曉了許多。

    這天下間的學問,本就是有互通之處。

    呂不韋被文信學宮的士子文人們稱為呂子,倒也不無道理。

    就在葉千秋和呂不韋談的很是歡快的時候。

    有一個女子走進了大書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