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 作品

第252章 離秦而去,邯鄲孟秋

    葉千秋掀開簾子,朝著街上看了看。

    趙國之都邯鄲終於到了。

    從咸陽東出函谷以後,葉千秋便和呂不韋告別。

    與綱成君蔡澤一道前往趙國,沒兩日,便進入了趙國境內。

    這是入趙之後的第四日,他們的車架終於來到了邯鄲城。

    放眼望去,邯鄲城似乎和咸陽城大不一樣。

    但你要說到底是哪裡不一樣,一時間,又好像讓人說不上來。

    此時,葉千秋朝著綱成君蔡澤笑道:“綱成君,咱們下去走走如何?”

    蔡澤笑道:“好。”

    於是,葉千秋和蔡澤便下了車。

    葉千秋讓逍遙子帶著後面的蔡澤使者去邯鄲驛館存放車馬,而他和綱成君蔡澤則是在邯鄲城內四處看看。

    他們所乘坐的車架,是綱成君蔡澤出使燕國的車架。

    綱成君打算辭官不做,所以,討了份前往燕國的出使差事。

    這一路上,也不著急,這到了趙國,蔡澤也打算停留幾日。

    若是葉千秋在邯鄲呆不久,他會和葉千秋一起前往燕國。

    二人在街上走了許久。

    只聽得蔡澤在一旁說道:“匆匆二十載,邯鄲可是大變樣了。”

    葉千秋聞言,道:“綱成君當年來過邯鄲?”

    蔡澤點了點頭,道:“當年,我離開燕國入秦,曾經到過邯鄲。”

    “那時,趙國剛剛經歷過長平之戰沒多久。”

    “戰後趙國元氣大傷,邯鄲城內外是到處可見大戰留下的廢墟。”

    “長平之戰,趙國以幾乎亡國的慘痛代價,扛住了大秦席捲山東的風暴,列國在合縱敗秦之後紛紛對趙國示好。”

    “對趙國是各種物資援助,而且還鼓勵商旅進入趙國,自從商旅大舉入趙之後,趙國這二十年間,算是漸漸復甦過來了。”

    葉千秋微微頷首,朝著四周觀望著,看著這邯鄲城中的景象,似乎明白了邯鄲和咸陽到底不同在了哪裡。

    就在這時,只聽得前方有一大群士子朝著前方聚集而去,人群之中,傳來那些人的言談之聲。

    “今年這一朝孟秋會,聽說妃雪閣的那位趙大家會出場。”

    “那位趙大家精通琴棋書畫,獨傲群芳,聽聞其教出來的女弟子雪姑娘,也是一樣的厲害,據說,那雪姑娘的舞技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只是不知道這一趟孟秋會,那位雪姑娘會不會出現,聽聞那位雪姑娘的舞技還未大成,很少在人前出現。”

    “也不知道今夜這孟秋會能吸引到多少士子來投,又有哪位士子可入得趙國朝堂。”

    “呵呵,當今之趙國,想要入朝為官,哪個不需要通過郭開郭丞相?”

    “你當這孟秋會為何還能如此鼎盛,不就是因為這孟秋會是郭開舉辦的嗎?”

    “趙人皆知郭開是奸臣,唯獨趙王不知,徒之奈何啊。”

    葉千秋聽到這些士子之言,臉上泛起好奇之意,他朝著一旁的綱成君蔡澤問道:“綱成君可知這孟秋會?”

    蔡澤聞言,微微一笑,道:“這孟秋會,老夫倒是有所耳聞。”

    葉千秋道:“請綱成君說來聽聽。”

    蔡澤微微頷首,道:“昔年,這孟秋會可是趙國邯鄲一年一度最大的盛會大典。”

    “旨在為趙國選拔良才。”

    “當年,六國合縱敗秦,信陵君魏無忌久居邯鄲,就曾經數次親自操辦這孟秋會,彼時,邯鄲士風居天下之首。”

    “有信陵君的操辦,更是讓這孟秋會,一時風光無二,為趙國引來了不少人才士子。”

    “最出名的還要數當年荀子到邯鄲,參加孟秋會的那一次。”

    “當年那次孟秋會,荀子正當盛年,為天下大家,領袖士林,點題論戰人性之善惡。”

    “著實是精彩絕倫。”

    “只可惜,自從信陵君魏無忌離開趙國,返回魏國之後。”

    “其後數年,孟秋會是越來越走下坡路。”

    “再加上,這幾年趙國朝堂選用人才之事,由郭開這等奸臣掌控,凡欲進趙國朝堂為官者,都先要給郭開送上厚禮才行。”

    “這孟秋會儼然已經成了郭開的收禮大會,早已經是有名而無實了。”

    葉千秋聞言,不禁微微頷首。

    他看著前方的那些士子,然後心頭一動,和一旁的蔡澤笑道:“綱成君,你我初到邯鄲,就碰到了如此盛事,若是不去看看,豈不是白白來了這一趟邯鄲?”

    蔡澤聞言,不禁朝著葉千秋笑道:“那我便隨先生一起去瞧瞧。”

    葉千秋點了點頭,和蔡澤一起尾隨在那一群士子的後邊,朝著前方行去。

    二人一邊走,蔡澤還一邊說著這孟秋會的由來。

    在戰國這大爭之世,士人領天下之潮流。

    邦國擇士,士擇邦國。

    天下間的有的投身學宮以立身修學,有的隱居山林收徒教人,有的遊歷天下以傳佈信仰。

    還有的專藝業而躬行實踐,恆專恆信,矢志不移,代代傳承,遂成大家。

    如工師之技,如農家之藝,如醫藥之道,如格物之辯,如堪輿之術,如音律器樂,如私學育才,皆在此種種之間。

    諸子百家也由此而發揚光大。

    到了如今之天下,天下之間,早有共識。

    一個國家能否強盛,根本便在於君王能否聚士召賢。

    當今趙王,雖然算不得什麼明君,但依舊想要強趙,所以,這聚士召賢之事,也是一點都沒放下。

    中原士林之盛,原本以魏國大梁、齊國臨淄為先。

    李悝、樂羊、吳起、白圭、商鞅、孫臏、張儀、范雎,這些赫赫名士大多都是魏人,即便不是魏人,也是先入魏國成名而後出走。

    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匯聚了除墨家之外的天下幾乎所有的學派。

    昔年,儒家孟子、法家慎到、儒法兼具的荀子、陰陽家的鄒衍、縱橫家的魯仲連、名家淳于髡、黃老學派的田駢、伊文,雜家的田巴、接子等人皆在其中。

    可惜魏齊兩家好景不長,自魏惠王后期之後,魏國大梁便失去了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

    而齊國在齊宣王之後,齊國經六年抗燕大戰而全面衰落,稷下學宮士子紛紛流失。

    眼下,雖然荀子雖然還是稷下學宮大祭酒,但諸子故去,士子流失之後,稷下學宮的風光早已經不在了。

    如今之天下,有點見識的士子都奔著秦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