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 作品

第256章 弭兵息戰,歸秦獻策(為我的藍天流年加更)

    ……

    清風微拂之中,荀子的臉上卻是泛起一絲笑意,悠悠說道:“先生不痛快。”

    葉千秋挑眉道:“荀卿何出此言?”

    荀子笑道:“先生入秦,出任秦國國師,還成為了秦王嬴政大公子之太傅。”

    “可見先生在秦,欲助秦一統天下。”

    “至於對人性之善惡的觀點,老夫在先生的《道經》之中,也早已看出了先生對於人性之見解。”

    “既然老夫與先生皆認為人性之惡,何必再論此事?”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那依荀卿之意,該論什麼?”

    荀子正襟危坐,道:“當今天下多難,久戰不息,是否當弭兵息戰?”

    葉千秋聞言,面色一肅,道:“春秋戰國以來,刀兵不斷,息兵呼聲也從來未斷。”

    “列國兵爭愈演愈烈是不爭的事實!”

    “我道家始祖老子以兵為不詳之器,惡之。”

    “墨子大倡兼愛非攻,呼籲天下太平。”

    “吳子列暴兵逆兵,指斥兵災。”

    “孟子說,春秋無義戰。”

    “司馬穰苴言,國雖大,好戰必亡。”

    “幾百年來,天下間的志士仁人奮勇奔波,大呼弭兵不止!”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謂自然?”

    “生民性命,萬千家園,世人大同,向善安樂!”

    “我為天下謀劃,當以戰止戰,以暴治暴,只有將天下歸一,合七國為一國,天下方可弭兵,庶民方可太平。”

    “我等有識之士,當為天地立心,為亂世開太平。”

    葉千秋這話說的斬釘截鐵,慷慨激昂,引得在院中角落處唸書的一眾儒家弟子頻頻側目。

    荀子聞言,臉上泛起笑意,大聲讚道:“說的好!”

    “弭兵者,天下自救之道也。”

    “兵爭者,天下王霸之道也。”

    “一張一弛,輪迴不止,這乃是人世間之不變的法則。”

    “先生與老夫,不謀而合。”

    荀子治學,素來不拘一門,而是博採眾長。

    他雖然在桑海這無爭之地久居,但天下的局勢,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大爭之世,即將走到末路。

    誰才是能讓這天下歸一的王者。

    荀子相信,總會有人應天命而出。

    現在,荀子見到了葉千秋,終於明白,道家為何會一統,而太玄子又為何會助秦。

    荀子知曉道家神通,或知天命玄機。

    荀子便朝著葉千秋問道:“先生以為,秦王嬴政乃是一統天下之有道君王?”

    葉千秋笑道:“當今之天下七國君王,無出秦王嬴政左右者。”

    荀子聽了,微微頷首,略作沉思之後,方才說道:“如此看來,天下終將是大戰將起了。”

    葉千秋笑了笑,沒有多言。

    就在這時,庭院外的山道上又傳來一聲高喝聲。

    卻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跑了進來,進的院門之後,朝著荀子道:“師叔,春申君來信!”

    只見那布衣少年將一隻皮袋雙手捧給了荀子。

    荀子打開皮袋取出了一卷竹簡展開,看了片刻,然後道:“顏路,這位是道家掌門太玄先生。”

    布衣少年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意,朝著葉千秋躬身拱手道:“路見過太玄先生。”

    葉千秋看向布衣少年,亦是溫和一笑。

    顏路看著葉千秋,莫名的感覺到了一股親切感。

    這時,顏路朝著荀子道:“師叔,春申君來信,可有要事?”

    荀子淡淡一笑,道:“公孫龍要來桑海論戰。”

    “公孫龍要來論戰!”

    顏路一聽,有些發愣。

    “你可知公孫龍何許人也?”

    荀子朝著顏路問道。

    “名家第一辯士,我門最大公敵!”

    顏路正色道。

    荀子卻是淡淡一笑,道:“什麼最大公敵,太過了。”

    “你下去吧。”

    顏路欣然應命,悄然退去了。

    荀子拿著手上的書簡,朝著葉千秋道:“不知先生大概在桑海停留多少時日?”

    葉千秋道:“可能不會太久。”

    荀子一聽,笑道:“那就有些可惜了。”

    “公孫龍三個月之後會前來桑海,與老夫論戰。”

    “老夫等他多時了。”

    “若是先生在桑海停留的時日久一些,尚且能見一見老夫駁斥公孫龍所言之諸多命題。”

    葉千秋道:“名家公孫龍,詭辯之才。”

    “與這等人相辯,徒費口舌。”

    荀子一聽,哈哈一笑,道:“昔日,莊子可是對名家惠施頗有研究。”

    葉千秋笑道:“我對名家之學問一點興趣都沒有。”

    荀子道:“如此也罷,先生到桑海來,還是當多住幾日,老夫與先生還有很多話要談。”

    一連數日,葉千秋每日都會前來荀子的小院,與荀子討論學問,談論天下之事。

    其間,葉千秋與儒家一眾弟子也熟稔起來。

    荀子辦學育人,很是講究方法,寬嚴有度,鬆緊得宜,與戰國諸子大不相同。

    四大顯學之中,儒家墨家教授弟子最為嚴格,教學各有定製,弟子各有等差,弟子修學的要若干年追隨老師,一般都是成群結夥,群居群行,少有自由。

    道家倒是最為鬆散的,道家弟子比起儒墨兩家來,要少的多,教習更是沒有定製。

    葉千秋在小聖賢莊叨擾多日,也看過荀子給眾弟子解惑。

    他和荀子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直到半個月之後,葉千秋方才帶著逍遙子和荀子告別,離開了桑海。

    此時,小聖賢莊的後山之上。

    荀子站在山頭,看著葉千秋和逍遙子遠去的身影。

    荀子古拙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這時,伏念、顏路來到了荀子的身後。

    伏念一板一眼的道:“師叔,太玄先生已經走了嗎?”

    荀子沒有回頭,只是淡淡道:“已經走了。”

    顏路道:“這位太玄先生,可真是不凡呢。”

    荀子道:“太玄子,乃是攪動天下風雲者。”

    “天下一統之時,不遠矣。”

    伏念和顏路一聽,臉上皆是泛起驚訝之色。

    太玄子和師叔這些天,到底談了些什麼?

    怎會讓師叔如此篤定天下一統之時不遠了。

    離開桑海的葉千秋和逍遙子從齊國一路南下,奔著楚國去了,這一路遊歷,便又是好幾個月的時間,當葉千秋和逍遙子再度回到秦國時,已經是一年之後。

    ……

    秦國,咸陽,章臺宮。

    已經親政快兩年的秦王嬴政此時臉上滿是高興之神采。

    因為離秦快兩年的太玄先生已經回到咸陽了。

    一會兒,太玄先生便要到章臺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