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 作品

第266章 咸陽朝會,十年之期(萬更求訂閱!)

    送走了嬴政,葉千秋繼續回到大竹峰上閉關。

    嬴政所提之事,無非是天下一統之後,如何快速清理大秦內部以六國遺族為首的反秦勢力。

    葉千秋的意見是徐徐圖之。

    畢竟,當下雖然秦國一統了天下,但人心尚未歸附。

    若是急於求成,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反彈,只會起到反作用。

    以葉千秋的建議是,用十五年到二十五年的時間去將諸子百家之中的反秦勢力和以六國遺族為核心的反秦勢力給平定。

    但嬴政似乎等不及了。

    他一統六國用了十年。

    若是再用十五年到二十五年的時間去掃清大秦內部的隱患。

    他覺得時間跨度有些太長了。

    所以,他在這件事上,沒有當即表態要採用葉千秋的建議。

    葉千秋也能看出嬴政的急躁心態。

    人之一生苦短,縱使嬴政也修煉了多年,但他依舊覺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他的時間可能不太夠。

    所以,他想盡快將秦國內部的隱患給祛除。

    正是因為葉千秋明白嬴政的心態,所以,反倒是更加不急不躁起來。

    有些事情,並不是著急就能做好的。

    天下歸一,人心才是最難收伏的。

    列國之間數百年的血仇,有多少六國人的親友死在了秦軍的鐵蹄之下。

    這種仇怨,只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才能慢慢消融。

    嬴政已經和葉千秋約定好了時間,一個月之後,他將在咸陽召開天下一統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也算是開國大典。

    這次大朝會,葉千秋是必須要參加的,作為秦國國師,他自然不能在這樣的重要時刻缺席。

    一個月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

    這一日,葉千秋誰也沒帶,直接從大竹峰飛天而去,朝著咸陽城飛去。

    他能飛天之事,在道家只有寥寥幾人知曉。

    咸陽城和太乙山相聚不過六七十里,他飛起來賊快,沒兩個時辰就已經到了咸陽城。

    到了咸陽城之後,他先回了太玄學宮,招來了逍遙子,向他詢問咸陽城近一個月來的情況。

    逍遙子一一如實道來。

    ……

    章臺宮中,春陽灑滿榻前,嬴政咳嗽一聲。

    趙高如同一陣風一般,走進殿中,臉上帶著笑意。

    嬴政剛剛睡醒,有些睡眼惺忪的道:“你小子偷笑什麼?”

    趙高連連比劃著笑道:“啊呀!王上有所不知,這些日子,咸陽城裡都鬧翻天了!”

    “這都三日三夜了鼓點沒停歇,酒肆裡的酒家家都被老秦人買的精光,百姓們整日歡聲笑語。”

    “整個咸陽,整個秦國好似都醉了一般!”

    “即便滿城鼓聲如雷,王上也睡得十分安詳!”

    “可見,這天下一統之後,王上的煩心事少了很多,小的看到了,真是替王上高興。”

    嬴政看見素來做事認真,很少說這麼多話的趙高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說了這一大堆。

    嬴政也笑道:“你小子倒是心細如髮。”

    趙高道:“小人能伺候王上,是小人的福氣。”

    “怎麼敢不盡心盡力。”

    嬴政聞言,微微一嘆,道:“目下,寡人身邊也只有你才是最貼心的了,便是國師也不像從前那般和寡人知心了。”

    趙高聞言,一臉惶恐道:“王上,國師對大秦有大功,對王上更是忠心耿耿,小人可比不上國師啊。”

    嬴政看了一眼趙高,道:“小高子啊,你跟在寡人身邊也有十幾年了。”

    “你說,這世上的人,是不是都會變?”

    “從前寡人做事,國師總是會全力支持寡人。”

    “但現在,國師給寡人的感覺,就好似是當年寡人尚未親政之時,面對文信侯呂不韋的感覺。”

    “這天下是寡人的,寡人才是這天下的君王,是至高無上的君王。”

    “可是,並不是什麼事都能事事都順了寡人的心意吶。”

    趙高一邊收拾臥榻一邊給嬴政更衣,手腳利落的很。

    這時,聽到嬴政的話音。

    趙高本能的察覺到了帝王的心思,也不敢輕易搭話。

    他又回想起了當年嫪毐之亂時,他所見到的葉千秋,那抬手招來天雷的一幕,每每想起來,都讓他遍體生寒。

    想到這裡,趙高急忙扶著嬴政走進了寢殿一旁的浴房之中。

    嬴政看著熱氣蒸騰的水汽,道:“小高子,你怎麼不說話了?”

    趙高笑呵呵道:“王上說的話,自然是有道理的,小人愚鈍,但也知道國師為了大秦,還是出了很多力氣的,況且,國師終究不是文信侯,他不掌握著朝堂的權柄。”

    “終究還是個心中向道的修行之人罷了。”

    “王上,您先試試水溫,趁熱先洗,這是小人動手燒的水,保管王上浴後一身大汗身輕如仙。”

    嬴政一揮手,笑道:“小子聒噪!”

    說著,脫下身上大袍,一步跨入碩大的浴桶,沒進了蒸騰瀰漫的水霧之中。

    待嬴政裹著寬大輕軟的絲綿大袍出來,趙高已經備好了飯食。

    嬴政剛剛的身子上依舊滲著細密的汗水,但他整個人卻是紅光滿面倍感輕鬆。

    看著桌上飯食,嬴政胃口大開,大口大口的猛吃了起來。

    不多時,嬴政吃的差不多了。

    趙高在一旁說道:“王上,國師,丞相,廷尉,國尉等一班大臣都已經在書房等候。”

    嬴政一聽,當即起身道:“國師到咸陽了?正好,寡人也該去為三日後的大典做準備了。”

    章臺宮的大書房之中。

    葉千秋剛剛坐下,剛和大秦的一班重臣互相見了禮。

    如今大秦丞相是王綰,昌平君羋啟被逍遙子幹掉之後,王綰便是大秦丞相。

    昌平君混了一個被刺客刺殺身亡的死法,沒有被牽扯到更多的人和事,楚系得以保全。

    這一眾重臣之中,葉千秋只是和國尉蒙毅不認識。

    丞相王綰,廷尉李斯,都是他昔日舊相識。

    此時,秦王未到。

    幾人還在相談之中。

    王綰讚歎道:“聽聞國師在太乙山修行,數年不見,國師依舊和十幾年前沒什麼區別。”

    “國師真乃仙人也。”

    李斯笑道:“國師和我等這般俗人不同,乃是修仙得道的人物。”

    “怕是我等百年之後,化為了一抔黃土,國師依舊是這般神采模樣。”

    此時的李斯,已經年過半百,鬚髮灰白,眼窩發青,臉上隱隱可見難以擦拭乾淨的斑斑墨跡,他這番話也不是恭維之言,而是切身體會。

    人過半百,就算是大半輩子過去了。

    對葉千秋這等青春永駐的人,他自然是羨慕的。

    蒙毅則道:“當年藍田閱兵之時,曾經得見過國師仙姿,想不到這十年過去了,國師是風采更勝從前了。”

    葉千秋聞言,在一旁笑道:“三位大人繆贊。”

    “我修的是一人之道,三位皆是大秦的頂樑柱,為天下萬民謀福祉,修的可都是大道。”

    王綰笑道:“以國師之才,便是丞相之位也做得。”

    “只是國師不喜俗務纏身,我說的可對?”

    就在這時,只聽得大書房外傳來了嬴政的聲音。

    “王綰說的一點也沒錯,若是國師主政大秦,那丞相之位,非國師莫屬。”

    話音一落,只見嬴政大步流星的走進了大書房之中。

    書房中的眾人見狀,紛紛起身,和秦王嬴政見禮。

    片刻之後,嬴政坐在前方主位上,讓眾人坐下,和眾人商討起了三日之後的大朝會之事。

    這一個月來,嬴政和一班重臣,一直在為大朝會做著準備。

    葉千秋今天之所以進宮,是嬴政和葉千秋在太乙山時便定好的,讓葉千秋一定要提前幾日到宮裡,替他把握斟酌一些事情。

    此時,只聽得李斯說道:“六國已滅,斯已經清晰的看到了泱泱華夏面臨的重大抉擇。”

    “我王有著堅毅之心和超凡膽略,萬事力求創新。”

    “而今天下一統,我王決然不會走周天子的老路,只滿足於做一個諸侯朝貢的周天子。”

    “其次,天下潮流與天下民心,也不容天下再復辟周朝舊制,再重演週而復始的諸侯分治,刀兵四起的“無主”局面。”

    “這兩年來,廷尉府依照王上之命,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專門整理六國律法,對比秦法與六國法令之不同,方便往後在天下間推行新法。”

    “眼下,離大朝會之期還有三日。”

    “我等還需商議出最後一些沒有定好的事情。”

    “這是臣這些日子以來,根據數日朝會商談初步擬定的一些定國之策,還請王上與諸位過目。”

    說著李斯從一旁取出了幾卷書簡,趙高早已經走到李斯的面前,先將一卷書簡先遞到了嬴政面前。

    然後又依次給葉千秋、王綰、蒙毅發放了書簡。

    葉千秋攤開書簡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個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定國圖治十大方略。

    一典章:更易君號、國運、朝儀、禮法、服飾、文書制式。

    二國制:天下治式官制更新,律法一統。

    三文教:統一文字、定雅言、廢詩書、立法教。

    四通國:連接馳道,開闢直道,統一車軌。

    五統器:統一度量衡,三器各立校正之具。

    六水利:掘六國堤防,通天下河渠,行農田水法。

    七定邊:南百越,西羌胡,北匈奴,通連六國長城。

    八息兵:收天下兵器,去天下私兵,除天下之盜。

    九安邦:根除復辟六國之王、六國王族、六國世族。

    十社稷:墮六國王城、除六國宗廟、安聖賢后裔。

    不多時,眾人都已經將這定國十大方略給看完。

    葉千秋不禁暗暗讚歎一聲。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都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這時,只聽得李斯道:“前一次小朝會遺留之問題,只剩下君號、國運、朝儀、禮法等一些事尚未完成。”

    “所以,今日之議題,便是這幾樣了。”

    嬴政聞言,在一旁道:“國師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葉千秋笑道:“關於君號,我倒是有些見解。”

    嬴政笑道:“哦?國師不妨說來聽聽。”

    葉千秋道:“王上統一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國紛爭,乃是不世之功業,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從未有過三百餘年之動盪,更未有過兩百餘年之大爭,王上之功,便是說“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也不為過。”

    “不如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以“皇帝”的稱號作為君王從今往後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