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二十二章 學會如何佈陣

 林陽看了大陣的構成,是以乾艮巽坤四間地,為天地風雲正陣,作為正。西北為乾地,乾為天陣。西南為坤地,坤為地陣。東南之地為巽居,巽者為風陣。東北之地為艮居,艮者為山,山川出雲,為雲陣,在以水火金木為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為奇。佈陣是左為青龍陣,右為白虎陣,前為朱雀鳥陣,後為玄武蛇陣,其中大陣中樞就是以陽眼前金字塔居之。八陣又佈於總陣中,應對八座主峰,總陣為八八六十四陣,應對其餘山峰,加上丘陵二十四陣組成。總陣陰陽之各三十二陣,陽有三十二陣,陰有三十二陣。丘陵二十四陣,在八十八陣之後,凡矮坡、低谷、溝渠、河谷、丘陵、樹木,全在是大陣佈局的延伸

 大陣是集團方陣。從陣式編成上看,每個大陣都具有八個方向。每一個方向,都編有一箇中陣。全陣八個方向,編有八個中陣,分別賦予天、地、風、雲和龍、虎、鳥、蛇的代號。分別地看,是八個中陣,合起來看,八個中陣組成一個大陣,所謂“散而成八,復而為一”。大陣的中央,即是金字塔,即“中心零者,大將握之,四面八方,皆取準焉”。根據“陣數有九”的說法,大陣中央也可視為一箇中陣。

 這個大陣,平時編組為六小陣,中央編組為十六小陣,整個大方陣共六十四小陣,正符合黑竹溝八八六十四堆山峰之數。大方陣之後,還有二十四小陣,則共編為八十八小陣。看到這林陽推測,丘陵的編組,是將二小陣編組為一組,將三組編為一衝,共四衝十二組。為了防禦時遲滯敵之進攻,在大陣的外圍還設置了樹木和滕蔓和鹿角等障礙物。

 所有的大陣都有一個原則,就是包容和對稱。

 大陣的大、中、小陣之間,在排列中具有包含容納的關係。大陣由中陣編成,中陣由小陣編組。從全陣看,“陣間容陣,隊間容隊”,“大陣包小陣,大山包小山”。在排列的陣式結構上,則保持兩兩平衡,形成“隅落鉤連,曲折相對”陣的角落互相牽連呼應,一曲一折,彼此相對的狀態。

 第二個原則,是中外和離合。

 大陣在兵力配置也就是自然環境的配置上,區分為中外,即區分為中央和外圍。其主要樹木配置在外圍;以少而精的山峰配置在中央,形成厚外薄中、外重中輕、外實中虛的排列部署。“大陣之法,虛中之法也,自而至陣法,皆虛其中焉”。在配置陣地時,講究離合。陣地上,往往有丘阜、溝壑、林木等地形障礙;因此講究離,對其進行必要的分散配置,以避開障礙,又講究合,在分散配置以後,能在中樞統一指揮下迅速合成作戰。

 第三個原則,是奇正。

 佈陣時,把山峰區分為正兵,即常規作戰部隊,和奇兵也就是丘陵,即非常規作戰部隊。在區分奇正時,是把整個大陣區分為“四為正,四為奇”。在部署奇正時,“各以一正而間於一奇”。在八個中陣之外,還區分出“餘奇”之兵,即中央大陣金字塔。

 大陣排列由山川、河流、樹木變化而來。佈陣相傳是根據古代丘井之法制定的。丘井之法是一塊井田劃出四條交叉的道路,八家共處其中,形狀像“井”字,開方是九。列陣時,按此格局,把“井”字的四隅做為無兵的閒地只在前、後、左、右、中五處部署實兵,形成八陣的起點五陣,即“數起於五”。

 作戰時,把五陣中央大部兵力調到四塊閒地上,做到“虛其中”,使“中心”僅存“零者”。調出的四支奇兵,機動到四塊閒地上,與前、後、左、右四處原有的實兵一起,形成“環其四面,諸部連繞”的方陣隊形,於是“四奇四正而八陣生焉”,即“終於八”,這樣由五陣列成了八陣。五陣就是八陣,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八陣的簡化形式,八陣是五陣的完成形式。

 樹木運用之法

 陣內樹木在佈陣中即面對著面,攻擊共同的敵人;又背靠著背,彼此保護側後不受攻擊,做到“其樹之列,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也就是說每個樹木和每個藤蔓在大陣中都有他的應用和價值。

 八陣具有全方位作戰的功能,有四正可充當四頭(翼側),有四奇、四衝可充當八尾(增援部隊),任何方向受到攻擊,該方向不必作出根本變更,即可完成主要作戰方向的部署,形成陣首、翼側和殿後的兵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