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別熬夜 作品

第十一章 從音樂才子到編曲天才

 1999年,中國武俠小說泰斗級人物金老爺子在某次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央視可以按照拍四大名著的態度來拍攝我的作品,那我願意將我的版權一塊錢賣給中央電視臺。”

 於是,當時還在央視電視劇製作中心任職的張紀忠看到採訪後,以製作中心的名義寫了封信給老爺子,信中還夾帶著一張編號為“52888”的一元錢,拿下了《笑傲江湖》的翻拍版權。

 自此,江湖上便流傳著“金老爺子一元賣版權給張紀忠”的美談。

 一時間,彷彿張紀忠就成了金老爺子欽定的小說翻拍人。

 他翻拍的金老爺子武俠劇就代表著“正統”,都不用自己費力宣傳,各個媒體就會自動找上門來“任君採擷”(xie,第二聲)。

 張紀忠也自此走向職業生涯的巔峰,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這其中有沒有人推波助瀾,偷換概念,無人知曉。

 2001年,張紀忠版《笑傲》播出,罵聲一片。

 總結一下就是:令狐沖“呆”,任盈盈“老”,東方不敗“醜”,主題曲“怪”,劇情“拖沓”、“平淡”,餘滄海的川音和川劇是“胡鬧”。

 另外,正主金老爺子也下場怒罵製作方不尊重原著,對原著改動過大,早知道這樣他就不賣了。

 可詭異的是,2003年2月,也就是今年,張版《射鵰》再次上線,說好不賣的金老爺子還是賣了。

 說實話,這次的《射鵰》水平不算太低,及格肯定是有的,能看出張紀忠還是聽取了外界的部分評價。

 《射鵰》的罵聲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演員、劇本、配樂(主題曲)。

 於是他在選角上用了心,劇本也基本遵照原著,不再大幅改動。

 改完後金老爺子都滿意了,但觀眾和媒體不滿意。

 客觀來看,這次得到差評因素眾多,但最主要還是兩點。

 一是之前《笑傲》把張紀忠名聲給敗壞了,先天性大家就覺得他拍的戲不好,都是帶著“挑刺”的目光來看劇的。

 在這種態度下,不捱罵才怪。

 二呢,則是有同行對比。

 在《射鵰》播出一個月後,《倚天》播出了。

 同樣的金墉武俠劇,不免被拿出來對比,結果被完爆。

 大鬍子遭不住了。

 這拍一部被罵一部,已經有媒體喊話“大鬍子不懂金老爺子”。

 這要是成了主流認識,那他還玩個屁。

 要知道,《笑傲》雖然捱罵,但因為是大陸第一次翻拍金墉劇,還是拿下了當年央視電視劇收視第三的成績。

 從商業上來說,無疑是成功的。

 他也藉此脫離央視出來單幹,並用金老爺子的姓,打動金老爺子繼續跟他合作。

 可要是媒體一直唱衰他,把金老爺子說得動搖了,甚至勾起了金老爺子的文人風骨,那他再想要合作,可就得……加錢了。

 文人風骨有多貴他買《笑傲》版權時就已經體會過一次了,實在不想嘗第二遍。

 所以,《天龍》必須得拍好!

 是那種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的好!

 總結過往失敗經驗,演員沒問題,劇本沒問題……

 沒錯,就是配樂出了問題!

 這次,主題曲必須得請個牛人來唱。

 把當下響噹噹的歌手資料往桌上一擺,幾乎不用想,他就掏出了寶貝球……不是,他就翻了王非的資料。

 就絕定是你了!

 華語樂壇最火、人氣最高的天后。

 所以,在剛拿下《天龍》版權後,他第一時間就給王非打去了電話。

 “非,歌否?價錢可談。”

 天后很高冷,只回了一句話——看質量。

 歌好我就唱,歌不好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