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漁火 作品

第三天 第24章 讓子彈飛

 老王第二早上醒來,回家時傻眼了,自行車找不到,可是還不敢高聲找,忍氣吞聲地走回家,單位離家很遠,足有5里路。

 老王很鬱悶一段時間,這時科長找他談話,指出他喝酒誤事。

 張科長問柳青泥有輛自行車是誰的?柳青泥跟科長去認自行車,想好一會,想到好像是王師傅自行車,他很奇怪王師傅怎麼把自行車放在那裡。

 柳青泥趕緊把王師傅車推到後院,晚上上班時,老王很奇怪自行車怎麼又回來,他忍不住來商店問大夥怎麼回事,柳青泥便說事情經過,老王心裡明白這一定是張科長惡作劇,他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單位有件事,許多職工一直不能理解,如果一家無論雙職工,還是三職工在同一單位,分福利不是按職工人頭計算,而是按戶計算。

 比如說單位職工分蘋果兩筐,雙職工是不是應該分4筐蘋果才對,實際上不是分4筐蘋果,還是兩筐蘋果,這讓雙職工覺得非常憋氣,因為你的勞動價值沒有體現出來。

 張科長也有他的理由,比如冬季取暖煤每戶分4噸煤,正好夠冬天用煤量,難道還要給你分8噸煤?

 這是給男戶主分煤,女職工就沒份,理由也是難道你男人在另一單位分4噸煤,還要在本單位分4噸煤嗎?不論職工,而是論男職工和女職工。

 這是無法更改的事,科裡一直就這麼規定,至於什麼開始,沒人說清楚,就如二十二條軍規一樣。

 張科長親自挑選,培養接班人,張恩德同志在單位一直不言不語,任勞任怨,他媳婦陳楚香卻是怨聲載道。

 張恩德同志接科長班,立馬變臉,不給科長冬季分煤,不給報銷醫藥費,張科長坐家裡氣鼓鼓,但已毫無辦法。

 柳青泥下崗都有20年,有一次他和三哥聊天,才知道原來這是場部傳統,也是部隊傳統。

 這並非是科長獨創,並非是他憑空想象出來,科長也是繼承部隊光榮傳統。

 這沒什麼公平不公平,打破公平唯一方法就是離開單位,或者有一天你主持單位工作,這一切隨著單位破產,這一不公平現象,才無聲無息消失。

 就像平靜水面投下一枚石子,激起一圈圈漣漪,最後平靜如鏡。

 不過這些都是小插曲,科長公正廉明大家有目共睹,這也為科長贏得良好口碑,贏得人們對他的尊重。

 每年年底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都贏得職工對科長信任,對他投下全體職工信任票。

 昨天來看躺在棺槨里科長,他身上還蒙著白布,現在他身上蒙著白布被取下來,看著熟悉科長面容已經有些變樣,身材也不似以前那樣高大。

 殯儀師開始唸叨那些出殯前準備工作。

 宋玄豐在物資科開油槽車,有一次,油槽車在油庫高高平臺上卸油時,東風140油槽車發動機下突然不明原因起火,濃煙滾滾。

 宋玄豐見狀不好,他冒生命危險勇敢駕駛著冒煙油槽車開出油庫大院,開到通往郊外的公路。

 最後在公路上用滅火器把火撲滅,這在柳青泥看來絕對應該受到獎勵,事後他沒有受到獎勵,反而季度獎金被取消。

 這一點一直不被許多人所理解。

 分析油罐車起火原因,莫衷一是。

 有人說白金點火有油汙,有人說油槽車後面沒有拴鐵鏈子放靜電,從而靜電產生火花,點燃油泥起火,不管什麼原因,慶幸不是後面拉的油罐起火,而是前頭髮動機部位起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件事發生後,提醒滅火器是不是好使,從來沒有用過手推車大型滅火器被打開一試,白色霧狀粉塵,噴射出十幾米遠,十分壯觀,這給柳青泥留下深刻不可磨滅的印象。

 看著棺槨裡躺著科長,一時讓柳青泥百感交集。

 面對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人記得他們,忘記一個人,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死亡。

 張科長的時代結束,標誌著改革開放時代,真正開始。

 柳青泥看著科長在想,科長當時能想到有這一天嗎?

 他生前不看好的人來送他最後一程,當年,他最得意的狗腿子,一個也沒來看他,張恩德,朱崇月,譚嘉昕。

 不過這些對他已經不重要,他已經不能感知,也不會計較。

 “開光”淨身,殯儀師嘴裡唸叨,手裡拿著一個毛筆,醮著一個玻璃小瓶裡的水,引領科長兒女們為之從上到下進行擦拭,邊擦拭邊口唸“開光”語。

 殯儀師擦到哪,唸到哪,如:“擦擦眼,看四方;擦擦嘴,吃四方;擦擦鼻子,聞花香;擦擦腳,腳踏蓮花上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