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春休 作品

第十三章 宿根

 據文夢閣所言,牽纏眾緣時,有四種因素,分別是“根”“機”“因”“緣”。

 “根”便是修士的法性。法修的法性相對玄修的靈根,在法道還沒完全從玄道中脫出時,就被稱為宿根。法性越圓滿無漏,牽纏起來越容易,也成功率更高。

 “緣”便是每一事代表不同類別的緣。

 “因”便是每一事的由頭。有無和強弱,都事關牽纏是否成功。無足夠的因卻起性強行牽纏,是可能導致牽纏失敗的。即便強行牽纏成功,開土之後剎土品相也不高。

 “機”是牽纏的起機。十三緣中,越多的項類是合機牽纏的,剎土成就後成為當機者的可能性越大。

 何鐵衣驗證了自己的修行實踐,因他已得證量【法性圓滿】,能預先感機,所以更堅定了每一項都要順心合機而行,追求成為自己剎土成就後的當機者。

 “至於讓彭道友也看信,並斷定他會即時就通傳文師伯,不過是這些法修之道事關他道途切身而已。”

 何鐵衣解釋道。

 “難怪。彭道友已快到煉氣圓滿,是築基還是搏一把,受法種誕法性,由玄轉法,確是到了決斷的時刻了。”何楚點頭到。

 “之前,彭道友與我在回普福寺的路途中,已向我透露了願由玄轉法的決心,望我助他。”

 “但傳度師為受種者薰染法種,自有儀軌忌諱。而且,受法種者,是誕生靈根還是法性,都乃不定之事。我未至此境,不能細知。”

 “文伯父明知自己弟子意圖卻不主動提出,我推測應是與這些因素有關。但法修行事,合機這一項卻是肯定的。”

 “我正好在信中提起這些,讓彭道友看到,他即時就通傳文伯父。而文伯父看了這不過探討修行的非緊急之事,卻馬上回來,便是知曉他們師徒間的這‘機’來了。”

 何楚聽完,連連感嘆道:“法道不思議。法修大多內斂,與我等玄修的快意縱性,行事大相徑庭,原本我以為不過普遍個性使然,現在看來,事關道途,不得不如此也。”

 何鐵衣讓彭順也能看信,還有另外的意圖。

 信中他說及自己的修行進境,證量等,文伯父乃傳度師,在明世堂堂主黃仁風面前都沒提及何鐵衣這些。

 但何鐵衣可沒忘記,外面可還有個築基的前法嗣加上普福寺一些有心修士在等著尋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