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春休 作品

第十六章 住世正法

 蓮池觀,法堂旁。

 何鐵衣繞陣區踱步間,仔細回憶關於黃仁風的信息。

 普福寺明世堂堂主,法修二層傳度師,與何中憲不是同代修士,應是何中憲師父白元老人一輩的,修為比同為二層境的文夢閣要高很多。

 種子境的傳度師,前期要薰染法種,後期要追尋立義論,二者都需修士長年四處遊歷巡山。而黃仁風掌普福寺善世堂,不可能經常在外。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他已是種子境巔峰,完成了義論,只不過在尋機破境,成就勝解牧土師。這才能長期在宗門。

 法修第三層,勝解境牧土師,可經自己剎土而神遊他土。半步牧土師,應該已經初步接觸到了一些牧土師才有的威能。

 自己當時剛剛從他土下生而回,以黃仁風的修為,應該是從自己身上感應到了些什麼。

 何鐵衣心神頓緊,但隨即馬上放鬆下來。

 寶雲院的資深牧土上師大修士,在法會上都沒查校出自己的秘密,黃仁風也不可能的。頂多是如寶雲院牧土師一樣,感應到了自己從凡塵土而回。但為什麼讓我慎選住世正法呢?

 何鐵衣又努力回憶當時在善世堂拜見黃仁風時的細節情景。

 黃仁風認可了何鐵衣繼承何中憲觀主之位的事情,雖談不上明確支持,但絕無任何含糊。

 應該是對蓮池觀有善意的,至少不是何中憲在普福寺內的對頭一方。

 那麼就是知曉他從凡塵他土而回,也感應到了自誕的法性,但他作為半步牧土師,曉得他土而回所誕生的法性可能有某種特殊性,從而要特別注意住世正法的選擇,甚至有限制或者禁忌!

 所以他出言善意提醒。

 所謂住世正法,在世不在法,在十三緣中為世緣,而法性為法緣。

 法道中的所謂“法”,並非單指經法術訣,也指一切外在世相。牽纏世緣,就是要選擇本土本世,或者他土他世。

 何鐵衣理清了其間的微細之處,又結合自己方才法性中的異動,有了個猜測。

 他陡然閃身,踏步入陣!

 史大郎與範齊亮等四人見何鐵衣一直繞著陣區踱步,以為觀主在探查熟悉該陣,所以幾人也不在意,忙碌一上午,自在一旁歇息。

 陣雖已布成,此時卻無人主持起陣,照理應該無任何反應的。但何鐵衣剛入陣區後,就有一股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泛起,且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