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春休 作品

第三十八章 神魂與真靈

 何鐵衣端然正坐,溫言道:“顧道友至情至性,虔誠歸道,但想必也知,法修牽纏眾緣,宜合機而行。且請安坐,我先為南道友檢視一番。”

 雖然他沒答應牽纏,元情夫人卻心中一喜。

 她方才發願依止,確是思量成熟後下的決定。

 雖為被動,她也多年浸淫法道,外人只以為可憐天下父母心,她為了兒子不得不如此,但她雖並未真正修行法道,光研習經教,居然自己築基後期的修為已漸趨圓滿。

 她於玄道上也是修為精深的修士,很快便明白了其中之理。

 玄修到了築基階段便開始煉氣還神,初涉神魂修行,可以說整個築基期就是以養煉神魂為中心。而法修修行初始就以養神為要,後期各境也無不如此,一以貫之,似乎不像玄修有煉精化氣,煉氣還神,煉神返虛這樣的明顯次第階段。

 但那是外人看來如此,她研習經教後,發現法修其實也是有明顯次第階段的,只是不顯而已。她雖不明細節,但能明顯感知,法修應該是以經義見地為次第的。

 所謂經義見地,就是對法修經教的領悟程度,一邊提升經義見地,一邊觀照到修行實際上,有實修有見證,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而所謂證量,其實就是經義見地達到了一個階段的節點。

 也就是說,在玄修看來,法修一路都是在修神,法修各境也只是修神程度不同而已,本質並無變化。但其實,法修的各種實質性的異變,都在經義見地上。

 她浸淫法修經教,其實也是在不斷提升經義見地,再加上築基階段又正是修神魂的實踐期,如此倒正合了法修的見證與修行相互促進之道。

 所以,她進境很快,還能明顯感知到自己築基除了快圓滿,還漸趨無漏,顯然大大提高自己衝擊金丹時成功的可能性。

 按法修經教,修為看起來圓滿,其實都是有漏的,只能儘量靠近無漏,至大圓滿。她懷疑自己道侶就是在看似圓滿時衝擊破鏡,卻因漏而亡。

 救治兒子當然是目的和動機,但她畢竟是修士,只要是修士,則必定以道途為最著緊之事。

 何鐵衣未開土而得證量,很顯然是在經義見地上達到了合大道玄妙的高深階段。而外人卻只以為他連第一境依止師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