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春休 作品

第七十三章 靈姑

 兩日後,蓮池觀法堂,幾十名少年斂容收息,規規矩矩地肅立堂中。

 這些少年有男有女,年齡相差很大。大者十五六,已初成人;小者不過七八歲,才與堂中案桌同高。

 “此為渤海王謝與密雲史兩家邑社的啟請帖。我等代表兩家邑社數萬依止法弟子,虔誠恭請,三位高修,啟靈開運,斗轉璇璣,為山海結緣法會,兩社男女清信,初壇之引禮大德,萬望允准,不勝沾感之至。”

 史宣帶著王克本,還有兩社邑老等人,恭敬地向堂上的三位玄修奉上啟請帖。

 居中而坐的史大郎接過帖本,略略掃視一眼後,又給其它兩位同道傳看。

 他神色莊嚴,目光一掃堂下眾少年,揚聲道:“弘開法印,大接凡流;引南有乘,不迷歸家。奉觀主法帖,邑社啟請,我等三人,蓮池觀法單列名弟子史大郎,法單列名眷屬皮克君,法單列名眷屬黃文程,為爾等結緣初壇引禮師。”

 “法器所成,憑靈匠之功;法子英才,假嚴師之力。結緣三壇,各有儀軌。初壇測靈,定斷凡修。一罈上下,凡靈有別,人天相隔。”

 “爾等雖為法道依止邑社子弟,但都在凡世出生,法儀未熟。由今日起,七天演儀,正式初壇之時,方可測靈無誤。放逸荒嬉者,桀驁悖反者,皆剝奪資格!”

 堂下眾少年們,經他言辭戒訓,皆戰戰兢兢。有年齡小的,嘴角微癟,差點哭出聲來。他們都是各自家族中的嫡脈子弟,從小備受寵愛呵護,哪見過這般聲色俱歷,莊重威嚴的場合。

 一旁的史宣,王克本等邑社帶隊人,則肅立無言。

 他們少年時都經過此等場面,甚至有人還經過兩次。眼前這些子弟或許還懵懵懂懂,不曉得就這麼幾天後,就能定下他們的命運。是凡是修,就在初壇之下見分曉。

 芸芸眾生何其多也,邑社依止法觀,隨喜法修,庇護之外,子弟能定期得此測靈機會。

 即便始終無子弟具靈根,但與法觀長年交往,總有機緣與修士們牽連,一代不行就兩代,一世不行就兩世。

 測出靈根自然一飛沖天,卻全憑資質,人力不可為。最現實的做法便是先轉為香家,與法修牽纏今生之緣,便是近道依道了,如此就是種下了未來世入道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