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春休 作品

第九十五章 不二

法單列名隨喜者分兩類。

第一類為各邑社的邑長,他們是太湖外各郡依止凡眾的代表。法修依止師並不是與他們個人牽纏隨喜者緣,而是與邑社牽纏。

具體便是凡間結社,之後邑社作為集會香客,通過參與多次的法觀法事,如奉供子弟,請迎法修講經,造作功業,佈施行法,守儀受戒等,從而得法修授予各類法物。

這些法物匯聚了邑社凡眾通過這些法事所累積的心念意志,這些心念在法道中稱清信。法修便以這些法物為中介,與邑社牽纏隨喜者緣,邑社凡眾皆為清信居士。

而第二類則是香家了。法修與這些個人牽纏隨喜者緣,他們就是真正的法弟子。

蓮池觀法單列名隨喜者中,第一位是王安,他是最大也最早依止的王謝邑社的邑長。而第二位就是香家謝如懿了,還排在其它幾位邑社邑長前面,比如密雲史家邑社史宣邑長。

正是因為謝如懿身份上是香家法弟子,且還在觀中掌法堂法儀,地位重要,而史宣雖為邑社邑長,但終究非與法修個人牽纏的清信居士而已。

王謝邑社的王安邑長年齡與何中憲相當,但畢竟一凡人,已垂垂老矣,十多年前就不再帶隊參加各類法事了,而由邑中正謝道龍負責。

因南郡本家中有子弟在蓮池觀為依止玄修,所以渤海王謝邑社一直以王家為主,蓮池觀中也有王克顯等四兄弟為香家。

謝家原本奉玄道,後來家勢傾頹,形勢所迫,為求自保才與同縣王家抱團取暖,成立邑社,舉族轉依法道。

得普福蓮池觀庇護,賜下法物,三十多年來,謝家在郡中慢慢休養生息,又以家傳武道與王家合作,開拓東海商貿,家勢漸漸恢復繁盛。

得了甜頭,自然便想更上層樓。謝道龍接手王安,主持邑社,他那時正是三十出頭,年富力強,經歷也足夠,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增強謝家與蓮池觀的紐帶連接。

參加過多次山海結緣法會後,他深知凡人要驗出靈根,一步登天,太不現實,最可取的是先在觀中有香家。多年來往中,他見多識廣,有意識地摸透了各種成為香家的路徑。

謝如懿為謝道龍的族侄,從小聰慧機靈,風度舉止也頗佳,得謝道龍喜愛。

謝道龍第一次負責帶隊參加山海結緣法會,便帶上了那時已十七歲的謝如懿。

叔侄倆私下便有商定,靈根不易求,主要是趁著入觀機會,交接觀中各香家,以婚姻為橋樑,從而留下來。

謝如懿不負所望,果真按謝道龍的安排,找準目標,成功依止,為蓮池觀正式香家。

有了謝如懿作為香家在觀中,還與香家中的大戶劉家結親,謝道龍在外的邑社主事之位也就穩了,加上王安年老,王謝兩家的主從關係慢慢逆轉。

近些年,謝如懿掌法堂法儀,已是觀中諸凡人執事之首,卻愈發與謝道龍關係不睦了。

以往謝如懿對觀中諸事都事無鉅細地回報郡中的謝道龍,畢恭畢敬,還努力為謝家爭取各種機會。這兩年卻明顯對家族冷淡以對,公事公辦,且還刻意切割。

謝道龍久歷紅塵,怎會不瞭解謝如懿心曲。侄兒掌法儀威戒,位置重要,得罪人也難免,不知被多少香家盯著,自然會特別注意儀軌。

另外,這兩年老觀主往生,也正是混亂敏感之時。

所以謝道龍也很配合,儘量不去勾連謝如懿。都是聰明人,叔侄倆心照不宣。

此次法會,謝道龍也沒入住謝如懿家,而是以帶隊名義,與王克本等幾位邑老,一起住在王家兄弟家。

但謝家卻有兩件事,關涉重大,如今不得不與謝如懿商議了。

其一是謝道龍要趁新觀主開剎土之難得機遇,開光諸物,增強謝家實力。若此事得成,謝家在凡間郡中,武力無憂也。

其二便是謝慕雲已與觀主牽纏供養人之緣,謝家在觀中頭一次有了修士代表,地位將迎來質的提升。

叔侄倆在不二街謝如懿家內堂相對而坐,如多年前一樣,商量未來。

“道俊大哥比我還長几歲,這幾年反而更顯年輕了。每日悠遊士林,與郡中文士奇人們宴飲縱談,倒還有了些名聲。我渤海謝家乃武家子,他倒如王家子弟追求起文名了。”

謝道龍向謝如懿告知了其族中親人境況,見這侄兒神情平淡,只微微點頭,並不多做詢問,他便轉入正題。

“郡中一切安穩,得你密信,三年前已派出一支族人前往江南陽城郡。據主事之人回報,江南這些年果然法道大盛。民間說法講經之風流佈,他們如今也與當地一些知名法修牽上線了,只待加大投入,便可依止。”

謝道龍微微傾身,悄聲道。

“萬不可正式依止,只探明情形,混溶俗世即可。”謝如懿五官周正,久掌法儀,端嚴之態已不是少年時的清秀可比。

“前幾年觀中大變動,你預先示警,讓我等尋後路,並指點南方之情形,現在一番努力下,已有所成就,放棄著實可惜。不然再暗中遷移一部分族人渡江,之後讓他們正式分脈,再行依止之舉,如此名義上便與渤海謝家無涉了?”

謝道龍便是實施這各遷移後備計劃的主腦,從秘密計劃到選定人員,再打通道路等,他投入的心血很多,實在捨不得就此放棄原來構想。

謝如懿緩緩轉首,目注謝道龍,淡淡道:“世家大族開枝散葉乃常規之舉。謝家為渤海大族,多年來生口繁衍,莊田族產已不勝負荷。三叔為家族主事人,為長遠計,分遣子孫,殖業南方求生活,本就是當行之舉。”

他年少時就跟著謝道龍,身前教養,叔侄倆心意相通。

謝如懿這是在對口,撇清關係。他話說得合情合理無破綻,關鍵是還把此事的緣由完全加在了謝道龍身上,限定在世俗之舉。

謝道龍立刻意識到,自己想得太簡單了,要以自己所想的手法處理只怕不行。另依止之事恐怕在法觀儀軌中極其敏感。

“般若,解脫,不二,乃法修三道。此街名為不二,法弟子當奉行如一。”謝如懿援引經義道。

“奉行如一,但此一時,彼一時。不可因小失大。”謝道龍立刻暗自下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