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他們到達諸國邊境時,衝突已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無情地蔓延,將百姓的安寧生活化為灰燼。百姓們不僅要面對漫長的路途和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時刻承受著身心的折磨。他們揹著沉重的行囊,攜帶著家人和僅有的財物,艱難地穿越山川河流,尋找一個能夠暫時安身立命的地方。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使得無數百姓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他們被迫離開熟悉的家園,踏上了一條充滿艱辛與未知的逃亡之路。

 在這場逃亡中,路並非坦途,西夏軍和遼軍的侵襲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時刻威脅著大宋子民生命安全。三人的心情也異常沉重。

 再次回到軍營後,張婉兒與李經立刻投身於對軍營裝備和士兵狀況的詳細調查中。他們很快便發現,情況遠比想象的要糟糕得多。宋朝的兵器因為年久失修,已經佈滿了鏽跡,幾乎失去了原有的鋒利與威力。而那些戰馬,也都是老弱病殘,很難在戰場上發揮出應有的速度和力量。

 更令他們擔憂的是,士兵們因為長期在塞外作戰,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個個精神萎靡不振。這樣的軍隊,如何能夠抵禦敵人的進攻呢?

 如果不盡快改善這種情況,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兩人開始分頭行動,張婉兒負責整理巡查時所見所聞,而李經則負責聯絡其他將領,共同商討對策。

 經過一番努力,張婉兒將所見的問題都詳細整理出來,交給李夔,希望他能夠如實奏報給朝廷,引起皇帝的重視。

 李夔站在營帳中,眉頭緊鎖,深邃的目光彷彿穿透了帳外的風雨。張婉兒的聲音打破了他的沉思,她語氣堅定地說:“義父,我們是否應該研究一下遼國或西夏的軍隊,看看他們是如何在草原這樣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我們或許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李夔轉過身,目光落在張婉兒堅毅的臉龐上,他點了點頭,沉聲道:“張三,你說得對。我們確實需要正視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遼國和西夏軍隊能夠在草原上生存並壯大,必定有其獨特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