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威的煎餅鋪子 作品

第54章 漁民起義軍

 聚在牢房的,是倭國的漁民起義軍。

 倭主窮兵黷武,連年征戰不斷,但朝中偏無良將,致使倭國連戰連敗,倭兵們死傷無數。

 戰敗的代價是賠款,賠款導致賦稅激增。這讓漁民本不寬裕的生活變得更加艱苦,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偏偏倭主不知悔改,繼續徵兵以備再戰。

 而徵兵,恰恰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漁民家中本就存糧不多,全指望壯勞力打魚的微薄收成度日。而今,壯勞力被徵入軍中,這可讓一家老小如何度日。

 一篇剿賊檄文無端出現在街頭巷尾,其中,有一言撥動著萬千漁夫心絃:“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受檄文影響,漁民紛紛踏上反抗殘暴統治的征程。

 起初起義軍不過是些自發結成的小社團,武器兵刃以漁叉為主。他們不曾經過系統操練,沒有熟讀兵書的將領統御,終究不成氣候。剿滅他們,甚至不需要出動軍隊。

 敗軍後,僥倖逃脫的漁民無家可歸,流落各島嶼。他們是敗軍,卻也是敗軍中的精銳,多少有些常人不可及之處。

 這些人從形單影隻漸而成雙入隊、三五成群,繼而嘯聚荒島,形成了一夥夥心懷‘理想抱負’的水匪。

 他們的行動不再莽撞,手中兵刃也隨之更新換代,刀槍劍戟、軍服甲冑應有盡有。

 起義軍素質得到提高,但大家仍是各自為戰,每個勢力的人數相對較少。這給了倭國可乘之機,倭主外戰是外行,但內戰著實有些門路。他採取分而治之、逐個擊破、槍打出頭鳥的策略,輕而易舉剿滅了數家勢大的起義軍。

 就在人人自危,起義軍危在旦夕的時候,一個叫‘其家’的組織,向各個島嶼發下英雄帖,邀請各家領事齊會玉沙島,推選出一方英主與八位將領,統御各方共謀大業。

 玉沙島屬於倭國管制,但因為地處偏遠,環境惡劣,島上既無官府,也無駐軍,實際上是一座荒島。

 -----------------

 “怎麼樣,要不要買份情報?”

 宋義身無分文,但架不住大漢太子在此,難道還差的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