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醉染 作品

記憶中的861 ·故土難離 第五章

 

(二)

 

讓我們班在學校文藝界一舉成名的是一個參賽舞蹈《聰明的一休》。這部日本的動畫片是我們這個年代的孩子不能忘懷的一部很有名的益智動畫片,一個小皇子被貶到寺廟裡,善良聰明機靈堅強快樂陽光,一個孤獨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長,唯一給他作伴的是媽媽送給他的小木偶(晴雨娃娃),他會跟它說話,看著它想念媽媽。我們的那個絕版舞蹈之作源於這部劇,受益於我們班的刁蠻小公主東東,她的母親是廠直屬幼兒園的園長,在廠文藝匯演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們表演的舞蹈就是根據這部劇編排的舞蹈,音樂就是這部劇的主題曲《聰明的一休》。這樣的一支舞蹈,適齡的我們表演起來比那些大姐姐們更加靈活生動俏皮,加上由於班級向來嚴謹的作風,連踢腿的動作、高低、幅度,甚至從側面看,十二個人的配合都天衣無縫,和則一人,分則個體。2005年春晚的絕作《千手觀音》,夠震撼吧?《一休哥》當時在全校就是這個效果。後來還應邀參加了當年的廠春節遊園節目及團拜演出,“咯嘰咯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我們愛你,咯嘰咯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一休哥……,嗨,到這裡吧,就到這裡吧”。這是一個班級的榮耀,這是老師們的驕傲,多年以後的回首,不變的只有殘留的記憶。

 

湘西是山區,一座大山連著一座大山,解放戰爭的時候,湘西剿匪剿的是一代革命先烈的鮮血,剿的是數千年的悍匪成患。連綿的大山深處有我們的家鄉,有我們記憶裡難忘的舊時光,那一段段,那一幕幕,是青草的香,是山川的魂,是軍工人祖祖輩輩無悔的情。山區盛產山珍:春天裡百吃不厭的蕨菜、竹筍,想起來就饞的蘑菇,野蔥、野菜,香椿、魚腥草,水芹菜、鴨腳板,蒴飯(蒿菜、臘肉、還有按各自喜好做的飯)那叫一個噴噴香,夏天裡用山裡地底的涼山泉做的涼粉,山上的新鮮葛根,秋天砸得你嗷嗷叫的野板栗、野柿子,冬天裡炭火旁的烤紅薯、烤土豆,口水那是止不住地往下直流。

 

改革開放的大潮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時代,是歷史無法忘懷也無法抹去的。在經濟轉型大潮裡,廠裡的孩子還真是驕傲又幸福的一代人,我們有著連現在的孩子都無法比擬的優越學習環境與條件,在整個學校的每一間教室都裝有取暖的暖氣包,那暖氣包可以把饅頭烤香,經常有同學買了饅頭花捲放在上面烤香香的,那酸爽……無法言喻。每到了夏天,廠裡的職工家家戶戶會按人頭髮放冰棒票、汽水、西瓜等等等等,還有各類的防暑降溫物資,每天上學,只要是廠裡的子弟必定會興高采烈的拿著發放的各種零食邊吃邊玩的走在路上,這是其他的孩子眼饞的方向。最有時代特性的一款就是汽水可樂(當時我們廠裡發放的一種叫“康寶可樂”,類似於可口可樂的前身)。剛開始喝的時候覺得味不是味,一股藥水味(該是因為有十滴水的配方的原因,為了防暑用的),不知啥玩意,天天喝著它帶著它,不是覺得它有多好喝,而是某種標誌,就是現在說的擺譜,裝屌。以此來證明自己也是這個層次的人,咱也是廠里人……!奇怪的是,這樣的味道喝著喝著居然就這麼不知不覺的愛上了,就這樣上了癮,於是可樂瓶就成了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

 

八十年代,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當時因為我國一直對外宣稱中國無外債,需要發行國債,收集民間資本,於是發行了國庫券。(當時的中國一直對外宣稱中國無外債,,所以外國所謂的國債在中國便稱為國庫券。想想中國文字還真是挺偉大的,僅僅是換了一種說法,表面看來意義卻完全不同。字面上,國債是國家債務;而國庫券呢?是資金存入國庫,國家給的憑證。是不是很有意思?—此處引用山脈1981老師的《國債為什麼叫國庫券》)。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軍工企業,定是這時代的寵兒,也是這樣政策下的先行的群體,這樣高的利率,沒有人會不響應國家號召。不論有錢無錢,家家戶戶都會拼了小命也要買上一點。每到兌換一個小小的窗口,成百上千的腦袋,那就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完全沒有喘息的餘地,堪比當年知青返鄉的盛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是去湊了一回熱鬧,那窗口上、窗口的欄杆上吊的都是人。只清楚的記得我那“勇猛的”母親大人,如穿牆而出入的嶗山老道似的,擠掉了不知多少的毛孔,擠傷了不知道多少的皮膚軟組織,嗓子也由於費力不停的叫著我的乳名:“xx,你站那別動。哎哎哎,別擠啊,讓一下,讓一下,讓我出去,我不出去你們怎麼進來啊,麻煩啊讓讓,讓讓”。我了個天也,如今想起來,我老媽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