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醉染 作品

你一定要比我幸福.家 第二十六章

現在的生活似乎與書香氣很難有交集,那些遠去的人和事,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人們常說傷不起的青春,殊不知所謂的那些青春的傷,只是你生命歷程裡,成長的一個過程。那些時候,我們眼裡似乎只有愛情、友情,所在乎的這一切就是生活甚至生命的全部。然而我們並不知道,其實真正的生活離青春僅一步之遙,卻又隔著千重萬重,往往從這一刻才慢慢開始。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依然還是不懂……這世界是歌是泣?

 

這一群裡,最先走進圍城裡的是睿。經過長達五六年的愛情長跑,在各路親戚朋友的祝福聲中,風風光光的把美美的‘香’娶進了家門。香~當時廠職大她們那一屆赫赫有名的三大班花之一,小巧玲瓏,精緻溫婉,也是我同屆的同學。比睿稍稍年長一丁點。我想,婚姻和愛情這個事情,並不全都是撞擊的火花和一蹴而就,而是天時地利人和,水到渠成。至今仍清晰記得當初睿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意氣風發的吹噓他與香如何相識相戀的樣子(因涉及他人隱私,詳情略過)。

 

國企軍工人雖然然是破除了許多的封建迷信,但當地和傳統的一些民俗還是有些延續的。從七零年代那時結婚標配的鴛鴦枕套、熱水瓶、紅皮筆記本、有革命宣傳圖案的瓷水杯。到八零年代的縫紉機、電視機、收錄音機、自行車四大件,再到九零年代的影碟機、家用卡拉ok音響、大彩電、大容量冰箱、雙桶兩用洗衣機,組合傢俱套櫃,最後到了這零零年代各種組合幾合一,鐳射家庭影院,組合傢俱、全自動洗衣機、單雙開門冰箱、摩托車、手機等等一些……。接親的一些習俗也延續至今,七零年代的擔子,八零年代的自行車,九零年代的摩托車,零零年代的各色汽車。再有就是鬧洞房,父母輩的革命詩歌朗誦,兄姐輩的咬糖咬蘋果,我們這一代的鬧接親鬧洞房……

 

廠裡的接親風俗有不少忌諱,接親的隊伍多半都是親朋好友,親戚多半會選擇長輩代表,兄弟姊妹,侄子之類的,接親的朋友一般以男性為主,沒結過婚的最好,結過婚的不能是二婚或者離婚的人,送親的人不限制。迎親的年輕人,在頭天晚上都會聚在一起,陪新郎官渡過最後一個單身之夜,吃喝笑鬧,送親的一般會挑一個有兒子的長輩,晚上到女方家裡整理嫁妝,凌晨送嫁隨同到男方家裡一起給新婚的小夫妻鋪婚床。廠裡接親習慣於天還沒亮就開始,在結婚的旺季來說,怕路上撞親,最早的那個按習俗來說最吉利。不過即使真的撞到,接親的雙方必須互換毛巾才行。再就是怕撞喪葬的,視為不吉,按老一輩說法,男方接親擺正席這天要是豔陽高照,就說明娶到了一個賢惠的好妻子,要是下大雨的話……唉,不說這個了。廠裡鬧親是從接到新娘出門就開始了。睿雙方也算是幹部家庭,迎親的花車不少,凌晨早早就貼好了花車,早定好的時辰準時出發,結婚迎親的路線,必須要走大路,不能繞小路,這都是講究。到了女方家,首先第一關就是攔門,這一塊大多都是事先商量好的,也有鬧著刻意刁難新郎伴郎的,主要就是圖個熱鬧,要紅包的(差不多就幾塊十塊的,圖個吉利數),設考題的等等……通常女方伴娘只要稍一鬆懈,門稍打開一點縫隙,男方接親的就會奪門一擁而入,完全不給女方堵門的喘息的機會。在女方稍作歇息,就得遵照定好的時辰送嫁了。新娘從跨出家門那一瞬起,雙腳就不能再沾地,有兄弟的兄弟背出門,沒有兄弟的新郎背出門上車,只到男方家後新郎背進或抱進家門才能下地。這個過程還有伴娘手撐紅傘一直給新娘打著,寓意著紅紅火火、大吉大利、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