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廁所工程

經過測試,這批磚塊雖然比較脆,但隔水性已經大有改善。

風少野大喜,這說明窯溫已經夠了,燒製時間也基本確定,以後只要不斷試驗土料配比就可以。

至於這批磚,雖然還不能當建材,但勉強可以用來鋪建曬鹽場了。

他當即指揮年輕的族人把磚挑到鹽場去。

現在已經是五月中,天氣漸漸炎熱起來,他必須趁著夏天帶族人們多製鹽。

四月初他還沒來到蓬萊島的時候,神皇氏剛向虞山氏進貢過十缸鹽,下次貢鹽是在十月份,要二十缸。

因為他的到來,族人們已經許久沒煮鹽了。他要儘快把曬泥法教給他們,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信心。

建設鹽場是個大工程,除了編織組、燒磚組和採集組,其他男女老少都被風少野動員了起來,一起開工。

他先指揮大家把原來制滷水的那個坑挖大挖深,並往海邊挖了一條溝渠,略高於海平面,讓海水每次漲潮的時候都能順著溝渠流到水坑裡蓄起來。

這樣就不用跑太遠去運海水淋滷了。

為了一次性建設到位,他又命人用磚塊在蓄水池周圍砌了一堵半米高的圍牆,並在上方搭了一座簡易的遮雨棚。這都是為了防止太多雨水流進蓄水池裡降低海水鹽度。

然後,他又讓人在蓄水池後面搭了十幾座半米高的石臺,寬1米長2米,用泥沙填平後,再在上面鋪以磚塊和粘土,燒乾後就成了一座座相對防水的平臺,正好可以放下一張竹扁用來攤曬鹽泥。

接著是制滷場,也就是“鹽漏”,建在曬泥場裡面。先挖個半米深的正方形地基,用石頭填平,然後在上面用磚塊搭了個長寬都是兩米多的正方形基臺,中間做成錐形坑,類似一個農村大灶臺。底下留一個出水口,事先裝好一個導出滷水的竹筒。

等錐形坑的粘土乾透後,在邊上和底部鋪上幾層竹片和葦草等過濾物,導水的竹筒裡也塞上一些炭粉,確保滷水是不含泥沙的純鹽水。

風少野還量了尺寸,找契訂做了一個錐形竹編容器,這樣就方便族人在制滷後倒出鹽泥了。因為用過的鹽泥肯定比新挖的鹽泥含鹽量高,完全可以反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