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鳴 作品

第二章 住在農家 晝短夜長 黑燈瞎火 油燈點亮

間壁牆是用木板隔成的。

靠近小灶臺,上半截,是用土坯砌成的牆,並在牆的上方中間,開有一個小窗口,是用來放煤油燈的,把油燈放在小窗臺上,裡外屋都能有點亮。

通過這個小窗口,裡外屋還可以喊話。有時候主人坐在炕頭上,聽到有人開門,回過頭來,一眼就能看到是誰來訪,客人還沒有推開裡屋的門,就先從著這裡打聲招呼,然後,就麻溜下地開門迎接。

靠近裡屋的門口,小灶臺的邊上放著一口半大的水缸,上面用木板蓋著,放上菜板,可以做案板用,這樣做燒菜做飯也方便。

那個年代,在農村,用電從主幹線拉到村裡,各家各戶都要自己出資金購買材料。

因為那時,農村生產隊也沒有其它的收入,農業又收入很少,豐年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就不錯了,欠年還要吃國家的返銷糧。

所以,用不上電。

屋裡面有南北兩鋪炕,中間用一條炕牆相連,為的是走一個煙囪。

炕牆上擺放著一對老舊的朱漆木箱,上面擺放著一些日用雜物,也就是小鏡子座鐘之類的東西,牆上貼著一張泛了黃的年畫。

南炕,靠東山牆,放著一個很有年頭的長條箱櫃,朱漆,對開門,上面掛著一把老式的銅箱鎖,表面畫著彩繪,櫃的上方碼放著被褥。

南炕牆有一尺半高,橫著有兩扇大玻璃窗,上面是兩扇格柵窗,外面糊著窗戶紙,夏天炎熱時,可以用木棍向外面支開通風。

冬日裡,坐在火炕上,陽光照射進屋裡,暖融融的,屋裡還是很亮堂的。

我住在北炕。

北炕,因為不常住人,略窄些。

冬季農村人家,一般是在北炕上放些糧食,或是,怕凍的疏菜等雜物。

由於我的到來,把東西都清走了。

炕面上鋪著一領高糧杆編織的席子。

我把箱子放在東側,被褥放在西邊,橫著睡覺,一個人還是滿寬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