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很香 作品

第25章畫大餅

 劉向陽記得之前跟小夥伴們介紹過自己的計劃,只是說的不太詳細,小夥伴們也沒聽明白。

 趁著這個機會,他又跟小夥伴們把計劃重新說了一遍。

 第一,買稻米加工機,找電管所接通電源,然後把稻米加工機安裝好。

 地方就選在碼頭旁邊,因為那兒有變電站,從變電站接通電源比較方便。

 距離近,少花錢,加上碼頭通公路,大家運稻穀來加工也方便。

 搞一個大型的稻米加工機,可不單單方便自己的生產,得覆蓋全村,甚至周邊的村落。

 碼頭旁邊有荒地,剛好是本生產隊的,不過除了要建一個房子,還得經生產隊同意。

 為了以後少麻煩,首先得籤合同,給點兒租金,不過劉向陽覺得問題不大。

 因為新選的隊長是他的親叔叔,也就是老爸劉一山的弟弟,劉二水。

 劉向陽老爹那一輩的名字取得特別有特色,他老爸佔老大,取名劉一山。

 二叔取名劉二水,三姑取名劉三花。

 好在只有三兄妹,如果還有,後面都不知道咋取了。

 這是劉向陽爺爺當年取的名字,能取出這樣的名字,只能說爺爺還是很有幽默細胞的。

 自己的二叔當隊長,生產隊承包點兒荒地,劉向陽還是有把握的。

 所以他才怎麼說,他把這個計劃告訴小夥伴們,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得到小夥伴兒們的支持,劉向陽笑了。

 他對陳淑婷,張大勇和王永華說:“第一步購買稻米加工機,4個人留一個人在家裡搞稻米加工,其餘三個人,有時間就去釣魚。

 釣魚有收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咱們都不能放棄釣魚。

 當然也不能光釣魚,要幾手一起抓,趁著春天來臨,要把果樹改良,找好的苗子進行嫁接。

 等果樹改良後,咱們可以在果樹下面養雞,有錢了還可以辦養豬場。

 養豬場辦起來,形成規模效應,第二步,辦飼料廠,等果樹豐產之後辦飲料廠。

 總之就是一步一步形成產業化,特色化,規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