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蝸牛 作品

第八章:居襄垣,百廢待興創業難

 破敗、荒涼、蕭條、百廢俱興、民生凋敝……

 凡是腦海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形容詞,劉辯都想用到眼前的景象上去。在劉辯的想象中,這襄垣距離長子不過百二十里的路程,且地處太行和太嶽兩大山脈中間,想來沒有受到太多胡人的侵襲,可哪曾想會是眼前這樣一副慘景。

 約莫高不足一丈的城牆,多數為泥土牆坯,年久失修加上雨水沖刷,不少地方都已經坍塌,即便仍然豎立的地方,也是一副搖搖欲墜的模樣。抬目望去,滿是泥濘坑窪不平的土路上,零亂的丟棄著大量的雜物,傍晚吹過的涼風甚至帶來了陣陣難聞的騷臭味。

 縣城中的民居內,稀稀拉拉的飄起了炊煙,細細看去,恐怕不到城中建築的一半之數。

 這讓原本還在為自己即將有用立足之地而沾沾自喜的劉辯,兜頭被潑下一盆冷水,冰涼刺骨,刻骨銘心!

 由於張楊已經提前派人快馬通知過襄垣縣長,得知弘農王要來接管襄垣,哪怕再不情願他也只得卸任,另往他處去了。此刻負責迎接劉辯等人的,是本縣一個老典吏,看樣貌約莫五十開外,想來應該是本地人,無法隨同縣長縣丞等人另謀高就,也就留了下來。

 “小的秦明,見過弘農王殿下!”典吏見劉辯率部到來,趕忙過來拜見。簡單見禮過後,劉辯就詢問起了襄垣縣的現狀。

 如今襄垣縣下轄11個鄉,戶2000有餘,口不足萬人,除了大部分都聚居於縣城周邊以外,還零散的有些諸如獵戶、盜匪一類的人居住於山中。襄垣縣衙如今僅剩典吏三人,衙役十餘人,至於府庫,裡面乾淨得幾乎可以餓死耗子。

 其實襄垣縣雖處於太行和太嶽兩大山脈之間,但所處的乃是一個小盆地,且濁漳河流經全縣,可供開墾的良田就有超過兩萬頃,若是太平歲月,襄垣縣的百姓還是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的。怎奈自黃巾起義以來,連年不是兵亂就是匪亂,不少農田早已拋荒,生活無以為繼的農民也變成了流民,不知死在了哪處逃亡的路上。

 此時此刻,劉辯才真正的對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了簡單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