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無花果 作品

122、龍顏

 尚書令樂福這番言辭,看似頌揚國師之能,實則暗指其干預軍務。

 甚至架空太子。

 對此,大盛天子沉吟良久,殿上群臣一時也無人反駁。

 明眼人都知道,天厙軍指揮使一職長期空缺,就是給太子留的。

 大家甚至猜測,東霸兩郡叛亂,國君之所以派天厙軍出戰,正是有意鍛鍊太子。樂福此言,不啻於暴露了太子空負其名,並無實權的尷尬處境。

 包括中郎將任潼和長史諸葛遜在內,十來名大臣隨後附和樂福。

 李授看在眼裡,臉上不動聲色。

 他心知肚明,尚書令這提議是要分解天厙軍,將其骨幹劃歸三軍各部。這一招,可視為是在替太子爭奪天厙軍控制權。

 這令他感到十分為難。

 “天厙軍乃國師一手創建,其主力此刻仍在霸東未返。”李授掃視殿上眾臣,“朕想,此事還是等國師回來,與其商量之後再說吧。”

 我的心思,你們又怎會了解。他心想。

 尚書令對他李授父子一片赤誠,毋庸置疑。

 尤其是對太子。

 但經歷無數,又身居高位多年的李授,早已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他十分堅定地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關鍵要看它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

 譬如此刻……

 當樂福再次奏請召回天厙軍的時候,李授不禁皺起了眉頭。

 “此次天厙軍遠赴霸東平叛,將士用命,功勳卓著。”他的尚書令大人滔滔不絕,“如今叛軍基本肅清,臣以為,既已完成使命,他們應早日返都,履行其本來應該肩負之職責。至於叛匪殘部,不如令蕩寇將軍遣一支人馬前往善後。”

 “尚書令所言合情合理。”李授漫不經心地說。

 “不過,”他接著話鋒一轉,“此番無明殿勾結晉人策動叛亂,蓄謀已久,牽涉甚廣。朕責令國師細查嚴查,務要徹底清除亂黨。莫非你要讓朕把自己說過的話收回嗎?要知道,君無戲言。”

 話已說得很明白。

 你若不知好歹,心裡還沒個數,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國師此番滯留霸東不歸,原來是陛下之意,那樂福就不再說什麼了。不過,樂福聽聞一條來自無明殿的可靠消息,卻實在有所擔心。”

 李授無奈,只得問:“愛卿聽說了什麼?”

 樂福躬身行了個禮,高聲道:“此次霸東平叛,尚書府多次收到前方戰報。臣反覆核對,得知整個平叛過程國師從未現身,唯有其弟子聶玉琅,與國師府舍人常明代行其職,輔佐太子。臣不願相信,又差人前往酆城瞭解情況。據悉,平叛期間,國師確未曾現身酆城,而是由其弟子聶玉琅挑起重任。然而蹊蹺的是,這位聶玉琅不僅可在酆城以太子之名調遣軍隊,指揮作戰,更能在陪伴太子返都之際,主持對影子人長老的審理,以及督促無明殿重建。”

 此話一出,大殿上頓時嗡嗡議論起來。

 李授繃起臉,目光直視樂福,“依尚書令之言,那聶玉琅莫非有分身之術不成?”

 “國師乃當世奇人,其弟子有此異能想必也不奇怪。”樂福不緊不慢地說。

 聽了這話,李授面色愈發難看。

 “國師奇術,天下皆知。”他說,“然我大盛朝堂,並非賣弄法術之地。國師潔身自好,因此不願拋頭露面。至於他弟子的事,朕以為,卻不可捕風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