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曉月如知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灼華坊疑雲

灼華坊的確與其他坊市不同,處於隴右正中央的位置,緊鄰城東的利賈坊,在坊市門樓外,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奢靡氣息。即便是咳症瀰漫的時期,也並未耽誤灼華坊內的歌舞昇平。利賈坊的商賈們,的確是財大氣粗。

 

如今咳症減消,商業逐漸恢復,這灼華坊內的繁華更勝從前。柳靜頤站在坊市門口,心生感慨,如果當年自己沒有把那火紅的炭火印在臉上,或許自己也如這裡面的姑娘一樣,只能靠著賣笑生意來安身立命。

 

她身著男裝,12歲的年紀,身形尚未發育完全,臉上戴著面具,乍一看去,的確是一個未長成的小公子。她帶著紫蘇大步流星的走過灼華坊的牌坊,徑直進了桐旖樓的大門。

 

作為這隴右最大的銷金窟,在這裡不僅僅能夠聽到姑娘彈琴唱曲兒,如果兜裡的銀子再多一點,還能求得姑娘飲酒作樂,如果能夠入的了有才情的姑娘的眼,還能會被贈詩一首。如果恩客家中家底兒殷實,捨得一擲千金,那還有機會一睹花魁的風采。

 

這桐旖樓的姑娘個個通樂理,懂詩書,能夠與才子們吟詩作對,頭牌姑娘更是需一擲千金才能求得一面。只是無論表面無論如何風光,背後永遠都是一把辛酸淚。一入樂籍,則屬賤籍,即便是有人贖身,卻也難脫籍。非官妓,尚且有脫籍機會。自願入樂籍者,只要攢夠足夠的銀錢,或者有人幫忙贖身,即可拿著贖身文書去官府辦理脫籍。

 

而官妓,大部分是犯官家眷,被莫入賤籍,脫籍實在是難於上青天。要麼遇上天子大赦天下,要麼有官府之人通融,經過官府批准,方可脫籍。否則即便是花費大把銀兩,也不可脫籍。贖身不脫賤,則只能一輩子身在賤籍。

 

良賤不能通婚,這是自古的鐵律。

 

柳靜頤四下環顧了一下這桐旖樓,果然名不虛傳,雕樑畫棟,燈火明媚,金碧輝煌,處處透著奢靡的氣息。

 

能在隴右有這麼一份產業,可不是表面上這個老鴇力所能及的。柳靜頤查過,這桐旖樓背後有金萬貫的身影。那金萬貫的外室,那位樂籍姑娘,原來就是這桐旖樓的姑娘。

 

樂籍姑娘擅自離坊市,去外坊居住,且三年不被人發現,要說這背後沒有官府的身影,柳靜頤是不信的。但是從表面上來看,桐旖樓背後只有金萬貫,這不合理。

 

於是,柳靜頤便心心念唸的來到這桐旖樓。原以為煙花場所定然紛亂嘈雜,可這桐旖樓內卻只能聽得絲竹之聲,恩客們醉心於端坐於舞臺中央的那姑娘的箜篌之聲,如痴如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

 

自從六年前芳堇閣被一把火付之一炬,桐旖樓便替代芳堇閣成為隴右最大的銷金窟,柳靜頤一直在探查原來芳堇閣中姑娘的去處,她懷疑,那些姑娘們被桐旖樓接手。

 

一入賤籍,即便是身契被焚燬,但在官府中的備案一直都在,賤籍文書也在官府中,脫籍需要拿著脫籍文書去官府更換籍契,才能正式脫離賤籍。但是在刺史府的戶房內並未找到原來那些姑娘們的脫籍記錄。也就是說她們只不過換了一個棲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