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衣食住行,‘食’這裡面肉是避不開的話題。

  特別是現在,改革開放,人們兜裡開始有錢了。

  吃就不可避免的成為最重要的問題,民以食為天麼,有錢了不吃點好吃的,豈不是白瞎了。

  “這個簡單,你等我回去研究一下,百萬頭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豬崽...”

  “這個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五年之內達到百萬頭,沒可能一口就吃個胖子,大型養殖方面的技術還需要摸索才好,否則賠個底掉也就一場豬瘟...”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這裡的帶毛通指的是家禽牲畜,由此可見人們對養殖的態度如何。

  “豬崽好說,你也是要養大約克夏麼?我認識冀州的農業廳主管,他們前些年引進了一大批,如今應該能出欄不少豬崽。”

  初期哪怕是十萬頭,拋開給工廠供應的,流入到市場裡也能給人民群眾的碗里加一塊紅燒肉。

  “那可好,就麻煩嚴省長了。”

  張野也樂得有人幫忙,如果嚴省長這邊搞不來,他都準備從芝加哥農場進口過來。

  芝加哥的臨湖農場雖然大部分都是農作物,可是也有近千英畝的牧場,主要養殖的就是豬牛兩種。

  不要覺得好像美國人只吃牛肉似的,其實豬肉也是他們的主要肉食,主要是豬肉的價格只有牛肉的一半,所以對於紅肉,美國人吃豬肉的並不少。

  而張野的臨湖農場就養著上萬頭豬和上萬頭牛,品質只能說普通,就是日常商場裡銷售的那種,價格不高,利潤還可以。

  因為是集中化養殖,比起來散養要更容易管理,生長週期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