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作品

第3章 蝗災

 老域名(.co)

 蝗蟲來了。

 他們說蝗蟲來的時候,跟沙塵暴似的,半邊天都黑了,如烏雲密佈,遮天蔽日。人往重災區一站,不一會兒身上就停滿了蟲子,像穿了一身又硬又厚的盔甲。

 那情景是我沒有見過的。

 還有這麼一個數據,說今年鬧蝗災的地區,最高蟲口密度為一萬五千頭平方米。這也是我沒見過的。想想看,一個平方的面積里居然能擠下一萬五千只蝗蟲!那肯定是蟲摞蟲了,而且還會壘得很高很高。一個平方一萬五千只!真噁心……他們怎麼算出來的?難道還一隻一隻地數過嗎?真噁心……為了抵禦這場災害,政府號召災區群眾多養雞。有人告訴我,養雞滅蝗的事情還給編了新聞上了電視呢,畫面的大概情景就是:村幹部們全體出動,把一群雞從山上往山下呼呼啦啦地趕,雞們紛紛展著翅膀,光榮地浩浩蕩蕩衝向抗災一線。

 哎!可真是吃美了!

 唉,那幕情景可惜還是沒有親眼見過。

 說到養雞,想起了另外的事情。塔克斯肯口岸剛剛開關的時候,我表姐也做生意去了,我們跟著去瞅了瞅熱鬧。在那裡,政府要求當地群眾積極參與貿易活動,提倡的辦法之一也是號召大家多養雞,因為雞下了蛋就可以用雞蛋進行邊貿互市了。另外,還可以把雞做成紅燒雞賣給外國人吃。不知道蒙古國那邊有沒有雞……呃,回過頭來再說蟲災。那麼多的蟲,雞能對付得了嗎?一個個吃到撐趴下,也是趴在蟲堆裡吧?那麼多的蟲——每平方一萬五千只……太可怕了。

 不過用雞滅蝗好歹屬於“生物技術”呢,聽說還有的地方在噴藥。噴藥當然會更有效一些,但那總讓人感覺極不舒服:“藥”比蝗蟲更可怕吧?因為它太“有效”了,全盤毀滅一般地“有效”,很不公平地“有效”。

 我們在庫委,離災區還很遠,但也能明顯地感覺到蝗災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