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章 我乃市籍,又窮又賤?

 大漢賦稅名目繁多,繳納的時間也不同。

 有一年一交,有一月一交,有一日一交,但大頭是在八月底繳納的。

 雖然每家每戶每年要交的賦稅都有定製,可時不時會因為朝堂政策的變動而改變。

 上頭動動筆,下頭刮地皮。

 自然會牽動人心。

 樊家是大昌里閭左癸字巷的第一家,一定是第一個被裡正上門催收的,所以同裡的鄉梓們才會趕來打探消息。

 他們沒想到還看到了“里正被掌摑”的好戲碼,瞬間就覺得耽誤的這會兒功夫非常值得。

 圍聚的二十多鄉梓們或蹲或站,小聲說笑,都想要目睹更激烈的衝突打鬥。

 所以樊千秋服軟之後,人群當中立刻傳來一聲不易覺察的嘆息。

 能看到作威作福的里正被暴打一頓,就算少活上幾年也划得來。

 可惜一場好戲沒有了。

 現在,錢萬年提到了徵收賦稅的事情,樊千秋又問到了眾人關切的問題,他們才重新豎起了耳朵。

 “稅書上寫得清清楚楚,你不會自己看?”錢萬年故意繼續刁難道。

 “使君取笑小人了,小人不識字。”樊千秋堆著笑說道。

 “說得也是,你這無賴子怎麼可能識字呢,看你今日還算懂事,本里正就好心與你說一說。”錢萬年拿腔拿調地說道。

 “有勞了。”樊千秋說道。

 錢萬年看了看那些穿著葛布麻衣的鄉梓們,心中暗罵一聲窮鬼。

 而後,他用力地清了清嗓子,吐出一口濃痰,才故意拉長了聲音,開始唱唸了起來。

 “長安大昌裡戶人市籍公士樊千秋,年十八,面黑身壯無須,無妻無兒……”

 “裡中有宅一區值兩千,市中有貨值三千錢,家訾總計五千錢。”

 樊千秋聽到此處,只覺得腦袋更疼了。

 大漢帝國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目的在於控制黔首的流動,方便徵收賦稅,派遣徭役。

 所謂戶籍,就是記錄黔首身份信息的文書。

 可以分為民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和田租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