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9章 社團,是大漢帝國的潤滑劑!

 “混社團?恐怕不是一條正道吧?”樊千秋乾笑兩聲,脫口而出。

 “混社團?”淳于贅沒有聽明白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混社團就是入私社的意思。”樊千秋只好解釋道。

 “大兄這三個字,用得極妙,一個混字,就將私社裡的魚龍混雜給講明白了。”淳于贅讚道。

 “入了這私社,會不會招來官衙上的麻煩?”樊千秋問道。

 “大兄一直老實本分,對這些事就不甚瞭解了,你且寬心,不會惹來麻煩的。”

 “不少私社背後更有豪猾世家在撐腰,只要不鬧到造反起事的地步,府衙是不會多事一管的。”

 “就拿眼下徵稅這件事情來說,莫看錢萬年和竇衷他們耀武揚威,但也只能欺壓你我這樣的順民。”

 “許多蠻橫之人會想辦法在賦稅上動手腳,府衙要收齊賦稅,有時還要與私社勾連,請他們奧援。”

 樊千秋明白了,有人結私社抗稅,就有人結社替府衙收稅,這就是哲學中提到的“矛盾的兩面性”。

 由私社代替府衙收稅的方式,其實就是包稅制的初階階段。

 包稅制這東西雖然有弊端,但是在中外歷史上都不少見,原因是此法可節約政權大量的執政成本。

 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明確記載的包稅制度可追溯到五代時期。

 但是不意味西漢不存在包稅制,只是記錄的內容有些語焉不詳。

 孝武皇帝實行鹽鐵專賣制度後,鹽官多由鹽商出任,恐怕就是包稅。

 現在,樊千秋聽了淳于贅的話,就更確認在大漢帝國的基層是存在包稅制的。

 “入了私社,他們就能給錢?天下當真有這可以白吃的午膳?”樊千秋問道。

 “入社,可以拿到的錢其實並不算多,每月有定數,但可從社中貸到子母錢……”淳于贅道。

 西漢有一種職業名為子錢家,就是專門以放高利貸為營生的商人。

 出借的錢因為可以生出利息,所以稱為母錢,而利息就是子錢了。

 昔日七國之亂,孝景皇帝為了籌措軍費,曾經向子錢家借貸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