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1章 東市經商規矩多,稍有不慎人頭落!(求訂閱)

 他絲毫不覺得不妥,自己忙活了一晚上,加點錢不過分吧。

 “樊社丞的手藝自然值這個價,五具石棺,每具兩千錢,合一萬錢,就如此定下來了!”吳文拍板道。

 “那是付現錢還是賒貰?”

 “我等昨天出來匆忙,並未帶那麼多錢,所以需要寫券賒貰。”吳文說得很認真,不似作假誆騙。

 “那……”樊千秋有些猶豫,若是賒貰的話,難免要上門討債,但他還不想去和周家大嫂打照面。

 “樊社丞放心,今日午後就可將錢送來。”

 “也好,不用今日,明日酉時送來即可。”

 “有勞樊社丞擔待。”

 二人談妥之後,樊千秋喜滋滋地讓淳于贅帶富昌社的打卒們去搬運石棺。

 石棺是重物,非人力可以直接運走,所以還要到市外僱車馬,非常麻煩。

 有淳于贅操持這頭的事情,樊千秋不至於兩頭跑。

 交代清楚之後,樊千秋和吳文就向東市正中的市樓趕去,準備立賒貰的券書。

 先前,樊千秋就知道在市中交易有諸多規矩,稍有不慎恐怕就要入獄,因此對交易流程格外好奇。

 一路上,他都在旁敲側擊,漸漸也搞明白了該如何在大漢“合法經營”。

 在官市內的交易方式兩種,一種是直接付現錢,一種是賒貰。

 不管是哪種交易,官市都要按一定稅率收取交易稅,這筆交易稅也算是市租的一種。

 交易的額度較小的時候,往往選擇結現錢,這樣最安全方便。

 每個肆都有一個貝函,收到的錢要連同券書一同放到貝函中。

 每日日落閉市的時候,市嗇夫就會來核對貝函中的錢款和券書。

 核對無誤後,市嗇夫要先收走稅款,坐賈才能將剩下的錢取走。

 就像昨日在飯肆買吃食,淳于贅付錢時也立了一個簡單的券書,所以大部分市籍坐賈都識得幾個字。

 若不識字,還得請專門的代筆來寫券書,這自然又是一筆開銷。

 如果交易金額較大,無貨不便運輸,或者其他的特殊情況,那客商就會用賒貰的方式交易。

 賒貰是一種信用消費,更需要到市寺去寫正式的券書了,而市寺也要會在此時先把稅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