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45章 樊賢弟,你不會要謀逆造反吧?(求追讀)

 公孫敬之雖然說出了“可是”,樊千秋卻知道此事八九不離十了。

 從外面的巷道走進這僻靜的太一神廟,其實就只剩下開價的環節了。

 “使君有什麼顧忌,只管說,我若能辦到,一定辦妥。”樊千秋笑著保證道。

 “雖然賢弟已準備了充足的人證和物證,但若要說服義使君,恐怕不容易……”

 不知不覺,公孫敬之又和樊千秋以兄弟相稱了,這見風使舵的本事當真爐火純青。

 “大兄是戶曹掾,寫爰書的本事我早就見識過了,由你執筆,定然無人看出紕漏。”

 “更何況義使君對這些奸猾之人本就最痛恨,即使其中有些瑕疵他也不會追究的。”

 樊千秋後面所說的這句話才是關鍵,在官場上,上官的喜好往往能起到決定作用。

 “可是賊曹、主簿、五官掾都要一一打點啊,否則……”公孫敬之做為難狀答道。

 “那……”樊千秋似笑非笑地問道。

 “得加錢!”公孫敬之從牙縫中擠出了這三個字。

 “給個數!”樊千秋等的就是這句話。

 “兩萬錢!今日此事的爰書絕無紕漏,再將你們萬永社的四個人推為里正!”公孫敬之報了價。

 “我給使君三萬錢。”樊千秋笑道。

 “三萬?”公孫敬之再次感到吃驚。

 “清明北鄉的鄉三老和孝悌力田不能及時發現不法,當屬失職,也應當一同換掉。”

 “還有裡父老、裡監門,恐怕都與這四個里長有染,為了保險起見,不宜再留下。”

 大漢縣下有鄉,鄉下有裡,裡下有什,什下有伍。

 看起來層次分明,但實際上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吏也只到鄉一級。

 有百石鄉嗇夫總掌一鄉政務,再有斗食鄉佐為其佐貳官,掌管一鄉的賦稅。

 除了這兩個拿俸祿的官吏之外,鄉中還會自發選出鄉三老一人斷民間糾紛,選出孝悌力田一人掌教化。

 而到了裡中,就連官吏都沒有了,裡中只有自選出來的里正掌賦稅斷糾紛,自選出來的裡父老掌教化。

 大漢對鄉里的控制有限,所以不管是鄉三老、孝悌力田、裡父老,還是里正和里門監,都有不小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