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61章 皇帝想殺人,我來納投名狀!

 “現在,我無心與你說笑,萬永社和富昌社大難臨頭了。”陳安君慘笑說道。

 “在長安城這首善之地,難不成這竇桑林真敢來硬的嗎?”樊千秋式容問道。

 “竇使君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得罪他的人,都活不長久啊。”

 “大漢難道就沒有王法,沒有律法了嗎?”樊千秋故意嚴肅問道。

 “王法?律法?那都是用來治理我等黔首的,剛才堂上一半的人都大有來頭,王法何曾在他們的眼中。”

 樊千秋沒想到陳安君能看到這一層,視野已超過大漢許多人了。

 大漢肇建至今,實行的都是黃老道學“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

 說得通俗易懂一些,那就是天子要垂拱而治,朝堂要少擾民間。

 歷代先君又吸取了“大秦亡於嚴刑峻法”的教訓,更將律法束之高閣。

 最開始的幾十年,民間黔首自然也因此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可是勳貴外戚和宗室世家的發展更為猛烈,逐漸成為一方豪猾。

 沒有了律法的限制,最能受益的其實是那些有權有勢的豪猾們。

 像這竇桑林,不知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地方官卻可用一句“無為而治”做藉口,視而不見。

 無為而治的國策施行了幾十年,在黔首的心中已成了一種潛意識,他們自然懼怕豪猾,不敢反抗。

 但是,還有兩句話,陳安君一定沒有聽過。

 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有力武器;國家,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暴力組織。

 這是兩千年後的老馬頭說出的話,放在此刻的大漢也非常貼切。

 在大漢,站在統治階級頂峰的人,可不是豪猾,是未央宮的天子啊。

 外戚干政、勳貴橫行、豪猾遍地走……這可不符合天子的根本利益。

 更何況,當今天子是要當千古一帝的,他要的是權力的“大一統”。

 自然是不允許外戚勳貴和豪猾巨室分享皇權,割據天下。

 大漢的風向要變了,王法和律法會被重鑄為錘,向著天下砸下來。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那站得高的外戚勳貴和豪猾巨室們:這竇家,是天子最忌憚的一族。

 按原來歷史的走勢,竇家活不過半年了。

 既然都要死,那不如把人頭借來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