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72章 樊千秋有麻煩,我衛青一定幫幫場子!

 “此子何止有魄力,若是他在行伍之中,應該也能有一番作為……”衛青此桑弘羊想得更遠一些,剛才的一幕幕對他另有啟發。

 如今,皇帝的心頭大患自然是大漠上的匈奴人,他不只一次說過,要將匈奴人徹底逐出漠南。

 大漢休養生息許久,錢糧滿倉、丁壯充足、牛馬充盈……人力和物力都已遠遠地超過匈奴人了。

 可這幾年與匈奴人數次交手,漢軍要麼是損兵折將大敗而歸,要麼是勞師動眾無功而返

 總之,取得戰果的次數屈指可數。

 每次大戰之後,不管勝負,皇帝總要與他花上許多天的時間,在輿圖上從頭到尾地覆盤演練戰局。

 日積月累之下,他們二人也找到了漢軍的兩大軟肋。

 一是領兵將領謀兵佈陣的時候過於循規蹈矩,到了大漠之上都只敢沿著老路尋找戰機,難得突破。

 二是大漢普通騎士的騎射本領不如逐水草而生的匈奴人,有時人數佔優,也常常會以多輸少。

 衛青在上林苑中帶五百從中騎田獵,一面練的是騎射的本領,另一面練的是兵行險著的魄力。

 剛才,他看到樊千秋與竇桑林鬥法,竟然有所感悟。

 樊千秋擒賊先勤王,一箭射殺竇桑林,來了個釜底抽薪,一舉擊潰強敵,這就是兵行險著。

 這不僅讓衛青看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手段,更讓他看到了直搗黃龍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另一邊,更讓衛青印象深刻的是,萬永社子弟和安定裡黔首進退有度,各司其職的配合。

 如果萬永社子弟和安定裡黔首是漢軍的話,那更能逞強鬥狠的劍社子弟和惡奴就是匈奴人。

 短時間內,想要提高全部漢軍騎士的騎射本領不容易,但相對於匈奴人,漢軍軍紀更嚴明,這是可以發揮到極致的優勢。

 匈奴人的戰法並不複雜。

 兩軍接戰前,用弓射殺漢軍;漢軍追擊時,邊撤邊發矢;漢軍困頓時,再追擊,滋擾射殺。

 在這拉扯的過程中,漢軍的陣型自然而然就會拉長變得散亂,最終會給匈奴人留下可乘之機。

 可是,如果漢軍能夠向這萬永社子弟一樣,步卒和騎兵交替掩護,再用篷車作為屏障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