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73章 群盜出身的長安令,我的楷模啊!(求追讀)

 在大漢,執掌一縣的官員是縣令或者縣長:大縣為六百石的縣令,小縣為四百石的縣長。

 長安縣位於京畿重地,不僅地理位置超然,黔首數量也非常多,因此長安縣可算做首縣。

 而這長安縣縣令的品秩甚至達到了千石。

 縣長也好,縣令也罷,品秩雖不算高,卻掌管方圓數百里內的政務,能決定數萬黔首的生死,權力極大。

 這縣令縣長的含權量,可不是那些比千石的各號大夫可以攀比的。

 所以,民間黔首又常把縣令戲稱為百里侯。

 這比喻雖然有些僭越,但卻也絲毫不為過。

 按理來說,長安縣令的含權量應當是大漢一千多個縣令中最高的。

 但實際上,這長安令一點都不好當。

 做個不甚恰當的比喻,長安縣令像極了富貴人家裡的小媳婦:要受幾頭夾板氣。

 長安城裡上有三公府、九卿寺和列卿寺,中有長安縣的上司左右內史府,下有左右內史下轄各縣的縣寺。

 這些府衙裡的官吏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長安縣令可直接招惹的。

 而在戚里、尚冠裡、北闕甲第這些地方,還住著許多豪門勳貴,也是權勢不減。

 就算是長安城北城郭的普通黔首,因為見的官員多了,所以也會輕看長安縣令。

 而且,與其他的縣令比起來,長安縣令本該有的權責又被其他衙署侵佔了不少。

 就拿城中治安來說,長安縣令可管,左右內史可管,城內外八個都尉可以管,九卿之一的中尉也可以管。

 尤其是中尉,更是九卿,比長安縣令高出數等,集議的時候,是要坐上首位的。

 以上種種,就讓長安縣令成了大漢職責最重卻又最難當的縣令,非尋常人可為。

 如今的長安縣令義縱是去年才上任的新官,是近幾任長安縣令中最強硬的一位。

 這義縱本是河東郡人生,出生於當地有名的岐黃世家。

 可是,他自幼就對岐黃之術不感興趣,反而喜歡舞槍弄棒,行事也是任俠放浪。

 據說義縱十七歲的時候,甚至還與同伴嘯聚山林,專門劫殺來往的行商和大戶。

 後來,義縱的姐姐義妁因為醫術高超,善於治療女人病,得到了王太后的重用,這義縱才被舉薦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