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03章 這亭長,是囂張,還是愚蠢?

 樊千秋眼前的這亭部位於清明南鄉的槐裡和柳裡這兩裡的交界處,交通位置很險要。

 不僅如此,這亭部還不是直接建在平地上的,地基是夯土壘成的高臺,足有兩丈高。

 有了這座夯土高臺,可讓亭部的視野更開闊。

 至於南清明亭的外觀形制,倒是與萬永社和富昌社差不多,都是一間寬敞的日字院。

 但是,院中的那座望樓卻比萬永社的院樓高許多,不加夯土基座,也有將近六丈高。

 有了這險要的位置和特殊的地形,亭長及求盜足不出戶,就可在望樓監控周圍數里。

 這日字院的前院是倉廩廚廄之類的附屬建築和亭中官舍,後院則是給來往客商使者歇腳的客審。

 在院子的正門處,也和長安縣寺一樣,立有兩根桓表,作為引導的標誌。

 亭並不算是一級獨立的府衙,只能算是縣寺的外派機構,亭長自然就是縣寺直接派出的屬吏。

 一個縣有三四個鄉,設有一個遊繳和三四個鄉嗇夫。

 一個鄉設十個裡和三四個亭,設有十個里正和三四個亭長。

 一個裡管幾十戶到百戶人家,一個亭管十里地的治安緝盜。

 長安是大漢的國都,城大人多,在鄉、裡、亭的設置上,都比較特殊。

 在城外,鄉、裡、亭的數量和尋常的縣差不了太多,在城內,鄉和亭管轄的裡數量變少。

 一般而言,一個鄉管轄四個裡,一個亭管轄一個大鄉或者兩個較小的鄉。

 比如說,南清明亭管轄啟陽鄉和清明南鄉,北清明亭則只管轄清明北鄉。

 這兩個亭,又由縣寺的同一個遊徼來管轄。

 前幾日與樊千秋打過交道的嚴封,就是管轄南清明亭和北清明亭的遊徼。

 ……

 此刻,下了一日一夜的鵝毛大雪,將亭部門前的階梯和院中建築的屋簷都遮白了,平添了一份莊嚴。

 下了車的樊千秋披上了一件蓑衣,跺了跺凍得發麻的腳,才跟著陳安君走到了桓門之下。

 報上姓名和來意之後,守在門前一箇中年門卒立刻就跑進院去通報,狀貌倒是非常殷切。

 不多時,這中年門卒就冒雪從院中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