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50章 磨刀霍霍,手搓火藥,暗中備戰!

 之後的整個二月,樊千秋要做的事情就很單調容易了。

 那就是從總堂、大昌堂和富昌堂抽掉精幹的子弟,把舊有的成制搬到新入夥的六個私社去。

 樊千秋雖然給了吳儲德一個下馬威,但是仍保留了和聯堂這個堂口,並仍由吳儲德當堂主。

 原因倒也很簡單,和聯堂上下有百多名子弟,一多半是經商的坐賈和行商,屬於專業人才。

 這些坐賈行商所經營的貿易不算大,沒了竇桑林這個大股東,一年賺到的出息也就百萬錢。

 這個數目對於普通黔首而言是大數,可對於私社而言卻不夠看——還不如幾家娼院賺得多。

 但是,這些可歸為專業人士的行商坐賈卻有兩個旁人不可替代的優點。

 一是他們對大漢的貨殖之事瞭解深,哪裡出產竹木,哪裡有價廉體壯的奴隸,哪裡產鹽……他們最清楚。

 靠混私社徵收市租,賺取中間差價,這自然是個無本的買賣,可終究不是正途,還是需要經商才能生髮。

 樊千秋現在還騰不出手來經營貨殖之事,但也不妨礙他將這些人圈養在手中,為日後更大的計劃做準備。

 行商坐賈在大漢的地位低確實不假,但他們可用來做黑手套,所賺的錢轉到非市籍的幕後金主手中即可。

 大漢有權有勢的豪猾大族,哪家未豢養著一批這樣的坐賈行商呢?運用得到,他們就是最好的撈金耙子。

 二是和聯堂的行商常年在關中關東遊走,不少人甚至到過西域或者羌人地界,見識很廣,消息渠道極多。

 只要運用得到,這些行商經營起來的商路可以變成情報網,為樊千秋源源不斷地提供這天下的具體走勢。

 雖然,樊千秋通過以前所讀的史書對天下大勢很熟悉。

 但是大漢太大了,而史書又太小了,想對這個時代有更直觀的瞭解,那就必須要掌握儘可能多的信息。

 而且,隨著樊千秋這個“異類”來到大漢,深度地參與到這個時代,天下大勢也會隨之漸漸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