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82章 和劉徹合作,我得留一手,否則容易被滅口!

 不是簡豐他們愚蠢,而是因為大漢社會中,本就瀰漫著這種風氣。

 大漢與東西周相去不遠,大部分人仍堅定地相信死後世界的存在。

 否則樊千秋要拿和勝社子弟的屍首去餵狗之時,簡豐他們也不會猶豫不決:敢殺人梟首,不敢辱屍。

 而後世出土的馬王堆帛畫更是證明此時的大漢普通人對神怪及死後世界,兼具崇敬和恐懼兩種情緒。

 這七八年來,董仲舒又大談特談“天人感應,災異變化”的學說,更給大漢民眾的精神世界加了料。

 上到朝堂,下到江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談“祥瑞”“災異”,更有一些人要講“巫蠱”“招魂”。

 天火降世,大蔡出水,寶鼎現身,見龍在野,巫蠱厭勝,長生修道,煉丹尋仙……都是此時的風尚。

 不提旁人,只看在場的私社頭目,哪一個平日裡不會談論這些若有若無的事情呢?更還有人煉丹呢。

 樊千秋是打心底裡不想裝神弄鬼,可在這種社會風氣下,大談特談唯物主義無神論,是要出問題的。

 搞不好能和布魯諾得到一個同樣的下場。

 田蚡地位實在太高了,只要王太后在位,只要田蚡是橫死,總會掀起一場風波,朝堂定會一查到底!

 劉徹現在說得好聽,可到時候這薄恩寡義的千古一帝,為了穩定局勢,安撫人心,說不定要走狗烹!

 老劉家的皇帝,除了短命的惠帝還算仁慈之外,其他的有一個算一個,哪個不是薄恩寡義到極致呢?

 當年的晁錯那可是經學大家和御史大夫,更是全心全意為景帝獻忠心,但到頭來不也是當街梟首嗎?

 樊千秋的重要地位不如晁錯的一根手指,武帝比他老豆更寡恩千百倍,樊千秋可不想那麼早就送命。

 領導佈置的工作自然得做,可是也得防著被領導丟出來背黑鍋。

 樊千秋之謀劃這“天罰五部曲”就是一道保險:田家若死於天罰,那與樊千秋便是沒有直接聯繫了。

 雖然如此一來,樊千秋的功勞也會因此而被稀釋不少,可這畢竟是一道保險,先保住命,才能升官。

 更何況,只要前四步做好了,同樣可以看出樊千秋的手腕,劉徹不是瞎子,仍然是會重用樊千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