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89章 有此黑科技,隔空送信非難題,遙遙領先!

 “我已拿到了夜行竹符,宵禁後仍可行走,但子弟通傳消息仍有限制嗎,你去辦一件事情,此事可以讓我等傳信無障。”

 “當真?但憑社令吩咐!”簡豐驚喜。

 “我聽說,城中許多人家都會養鴿子,他們養鴿作何用?”樊千秋問道。

 “鴿子?”簡豐有一些疑惑,但仍然答道,“鴿肉鮮美,有人養來食用;鴿子又寓意平安順遂,亦受人喜愛。”

 一種動物味道好寓意又好,那就定然會受到黔首喜愛了。

 “寓意平安順遂?這又有何說法,我倒是從未聽說過。”樊千秋問道。

 “相傳楚漢相爭時,太祖高皇帝有一次遇險躲在井中,楚兵追到附近,恰好有兩隻鴿子停立在了井口處……”

 “追兵據此以為井中無人,便就沒有搜看井中的情形,太祖高皇帝躲過了一劫,最終開創了大漢的基業。”簡豐說道。

 “原來如此,看來這鴿子倒是神鳥。”樊千秋笑答道,鴿子有劉邦加持,寓意平安順遂也就順理成章了,難怪很常見。

 “社令問這鴿子是……”簡豐仍然不明白樊千秋問鴿子作甚。

 “除了美味和吉祥,尋常人養鴿可還有別的什麼用處?”樊千秋問道。

 “別的用處?恕屬下愚鈍,確實不知了。”簡豐搖頭道,他是地道的老長安,他都不知,那鴿子當真應該沒有他用了。

 樊千秋聽簡豐說到這裡,也就放心了,他如此詳細地鴿子的事,當然不只是為了吃,更是為了訓練成熟的信鴿來送信!

 根據史書的記載,華夏黔首飼養鴿子的歷史很久,商周開始便有明確的飼養記錄,這鴿子甚至還被列為“六禽”之一。

 但是,利用鴿子的歸家性訓練專門的信鴿來傳信,要到隋唐時才能見到真實記載。

 雖有野史聲稱張騫出使西域時便在用信鴿傳信,但是並未見諸史料,恐怕是後人為了賣鴿子而強行附會出來的假消息。

 樊千秋問了簡豐,就更加確定了:在如今的大漢,還沒有人用信鴿來傳遞消息。有了這信鴿,便等於有了一種黑科技。

 當然,用信鴿來送信有許多限制,並不像後世文學作品中所寫的那樣方便和神奇。

 信鴿送信的必要條件是鴿子有歸家性,也就是一隻經過簡單訓練的鴿子,哪怕是離巢幾千裡,放飛之後仍可飛回巢穴。

 基於這個特點,信鴿送信便有了可能。

 但是,限制也很明顯,那便是所有的信鴿都只能單向飛行,並不能在兩個地方往來不停地飛。

 例如在長安城養的鴿子,可以分配給出徵的軍隊,遇到大捷或大敗之後,就可以放飛信鴿,讓其將消息帶回到長安城。

 之後鴿子不能再飛回到前線,放完便完了;更不能將長安城的消息帶到不停移動的軍隊當中。

 樊千秋目前只需要在長安城裡傳遞信息,終點和起點都是固定的,可分別飼養信鴿傳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