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01章 設地下公堂,黔首的冤情,我樊大來判!

 在這幾家新併入的堂口中,規模最小的和聯社最聽話,社中骨幹都是行商,誰能讓他們賺錢,他們便願意跟誰。

 這幾個月來,這些行商在和聯堂併入萬永社之後,賺了不少。

 一是總堂和八個堂口要用的公物都由和聯社提供,薄利多銷,這便是獲得的第一利。

 二是樊千秋打點好了縣寺的上上下下,通行竹符照常發放,社中收取的私費比竇桑林少很多,這差額是第二利。

 三是社中提供子錢極少的母錢,這對需要囤積貨物的行商來說格外重要,省出來的這一份子錢,就算是第三利。

 四是和聯堂也會按照慣例給子弟發放私費,這算是第四利了。

 這四項得利加起來,和聯堂從堂主到中間的行商,再到底層的子弟,所獲得的錢財都多了不少,很是讓人眼紅。

 往下是兩個劍社墨勝堂和墨和堂,雖然朱安漢和劇見祿只是半桶水遊俠,可忠義骨氣還是比曹不疑之流多幾分。

 其實,加入劍社的子弟大多是心思純良的少年郎,他們加入這兩傢俬社,只是嚮往遊俠桀驁灑脫,非大惡之人。

 這兩個堂口的子弟在街面上私鬥很在行,但是徵收市租非常不擅長,徵得少不說,常常還要被行商給坑騙矇蔽。

 於是,樊千秋從這兩個堂口抽了不少子弟分配到其他堂口充當打卒,又從總堂抽調擅長收市租的子弟充實進來。

 而朱安漢和劇見祿也都接受了這個安排。在這一進一出兩個步驟下,這兩個堂口基本上也就被樊千秋控制住了。

 最後剩下來的“硬骨頭”便是曹不疑他們那三個堂口了,平日見到樊千秋總是恭敬有加,背後卻是小動作不斷。

 不是私藏市租,便是額外收私費,有時候還要魚肉鄉里,這幾日更是想要和和勝社的田宗勾勾搭搭,二心不小。

 要不是簡豐和豁牙曾巡視得很緊,要不是樊千秋敲打的次數夠多,他們恐怕早就已經惹出不可收拾的事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