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2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啊?

 可樊千秋也知道,自己只是二百石的遊徼,想混到郎官的加官,還有不短的一段路途要走。

 樊千秋的視線從人的身上收了回來,轉而看向了那些造型相似的附屬殿宇,但是卻看不出任何門道。

 這蘭臺到底在何處呢?想到此處,樊千秋只能轉向身邊那笑而不語的劉平求助。

 “敢問大兄,這蘭臺到底在何處,不瞞你說,我是頭一次進宮,尋不到路。”樊千秋兩手一攤笑道。

 “蘭臺藏有大漢各種檔案和文書,廷議的時候,縣官朝臣常常要查詢引用,所以在未央殿右側近處。”

 “大兄,那你我現在便過去,如今是巳時二刻,昨夜的事情已過去了許久,丞相恐怕已快要知曉了。”

 “不是快要知曉,而是已經知曉!”劉平此話沒有說出來,只是似笑非笑地點點頭,並未過多解釋。

 二人一前一後緊趕慢趕,在眾郎衛的注視下,他們又在高低不同的階梯上行了幾趟,終於抵達蘭臺。

 蘭臺的規模不大,是未央殿右後方一處靜謐的獨立的院子,距離未央殿不過幾十步,位置非常險要。

 再次向把守此處的郎衛出示了通行憑證,二人終於被放行,然後又被引入院中等待御史中丞的接見。

 樊千秋站在蘭臺的院中,不禁在心中搖頭苦笑,從進入未央宮開始,他已經記不住被盤查多少次了。

 不少朝代都曾發生過平民挾兇器闖入宮禁之事,能發生這種荒唐事,可見那個朝代到了日薄西山時。

 有一句話說得倒是不錯,崩潰不是從一處開始的,而是從每一次處開始的。

 從這層層嚴查就能看出,如今的大漢正處於國力鼎盛的上升期,根基穩固。

 苦笑之後,樊千秋立刻就看見了院中那棵高大的柏樹以及柏樹上的烏鴉巢。

 從唐朝開始,御史臺就因為院中種有柏樹,柏樹上又會有許多的老鴰建巢,所以被稱為烏臺。

 樊千秋倒是沒有想到,作為御史臺前身的蘭臺竟然從漢代開始就有柏樹了。

 “劉使君,敢問如今的御史中丞姓甚名誰?”樊千秋偏頭先多問了一句。

 “名叫聶萬年,五十多歲,是個敦厚之人。”劉平笑著說道,似有深意。

 “聶萬年?”樊千秋在心中琢磨片刻,對這名字沒有任何的印象,“敦厚老實,可做不好御史中丞。”

 “賢弟此話倒是說得很準,敦厚老實之人放在御史中丞這位置上,不僅會毫無建樹,他亦如坐針氈。”劉平同意道。

 御史大夫不僅有監察百官的職責,更有協助丞相處置所有朝政的職責,還要管理御史大夫寺日常的運作,自然繁忙。

 於是,在御史大夫之下設有兩丞,一丞為御史丞,一丞為御史中丞。

 御史丞協助御史大夫處理其餘政務,而御史中丞則帶領侍御史專管百官的彈劾:前者主管後勤庶務,後者主管業務。

 兩丞的職責權勢孰輕孰重,自然一目瞭然。

 在之後的幾百年裡,御史大夫幾次有變革,御史丞和御史中丞亦去往不同方向。

 御史丞很快被撤銷,御史中丞權責則日盛,最終竟取代御史大夫,執掌御史臺。

 而在未來幾年之後,大漢會設置刺史一職,這十三州刺史,也由御史中丞管轄。

 樊千秋起了些貪念,這御史中丞可是重臣,若是能當上御史中丞,也是極好的。

 “大兄,既然這聶萬年不適合當御史中丞,為何縣官又讓其出任,豈不是會尸位素餐?”樊千秋極不解地小聲問道。

 “這聶萬年,是田蚡如夫人的兄長。”劉平原本的笑臉沉了下來,似乎很不悅。

 “……”樊千秋的心亦立刻沉下來,他想過韓安國會是田氏一黨,但是沒想過御史中丞不只是田氏一黨,更是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