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34章 太后王娡當眾教子,皇帝劉徹忍氣吞聲!

 劉徹怕就怕此事,雖然他已下令封閉未央宮,嚴令無關人等今日不得擅自離開宮禁,但仍不可能堵死所有出路。

 太后也在未央宮住過,而且她住在此處的時間比劉徹要長得多,總會有人想方設法將今日之事傳遞到長樂宮去。

 怕歸怕,但劉徹今日敢向田蚡發難,那便是做好了與太后正面交鋒的準備,他不相信太后還能把他這皇帝廢掉!

 “眾卿為何還發愣,太后臨朝,爾等當跪迎。”劉徹冷漠地看著田蚡說道。

 “諾!”眾人答完,殿中立刻陷入一陣混亂,或坐或跪的朝臣們先起身調整位置,然後再次重新按順序跪下去。

 很快,朝臣們跪在殿中的兩側,中間便讓開了一條道,劉徹身為大漢皇帝自然不必跪迎,但他亦站在了玉階下。

 未央殿中的“佈置”剛剛妥當,便有郎官拉開了殿門,風雨聲和溼冷氣一齊湧入,讓朝臣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殿外的天地間竟然變得如此寒冷,甚至還有了幾分料峭春寒。

 不多時,太后王娡在儀仗的簇擁下走到了殿前的丹墀。

 因為有羅傘華蓋的遮擋,又有內官奴婢的屏護,盛裝而來的太后氣定神閒,絲毫沒有受到狂風驟雨的侵襲干擾。

 王太后已經年過四旬了,在大漢已算“高齡”,但是太后本身就精絕貌美,又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竟不顯老。

 恍惚看去,王太后甚至要比她旁邊那些二八芳華的婢女更加年輕豔麗幾分,眉眼間,更有歲月帶來的一絲媚意。

 只有非常仔細地端詳,才能在脂粉下看到其眼角的細紋和麵頰的些許鬆弛。但是,又有何人敢這般細細端詳呢?

 總之,在這大漢之中,單論貌美的話,能出王太后其右之人,並不算太多。

 劉徹雖然已有了要與太后爭鬥的想法,但是看著自己的母親步步走進殿來,仍不由自主地把揹著的手放了下來。

 他像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恭候父母那樣,垂手而立,原本那殺氣騰騰的面色,被迫緩和許多。

 劉徹的這份敬畏是從內心深處燃起的,因為只看太后作為母親的這層身份,她做得很稱職。

 王太后不僅殫精竭慮地讓劉徹這個先帝的第十子逆襲成了太子,而且還讓他順利承續宗廟。

 為了讓剛剛登基帝位的劉徹坐穩皇位,王太后又使出很多手腕。

 對上,討好安撫當時的竇太后,打消其顧慮;對中,拉攏了館陶公主,促成陳阿嬌的入宮;對下,培養田王外戚。

 那時的朝堂不像現在這麼太平:竇太后不只一次動過廢掉劉徹的念頭,都是王太后出面求情請罪,才打消其顧慮。

 沒有王太后在後宮和前朝捭闔,劉徹絕不可能安安生生地坐在未央宮。

 毫不避諱地說,大漢朝堂如今的格局,有一大半是王太后奠定下來的。

 這幾年,劉徹年長了許多,偽裝得也很好,又有田氏和王式把持朝臣,所以太后過問政事的次數其實越來越少了。

 以前,劉徹對自己的母親非常之崇敬,但是近幾年來,他對太后的感情越發複雜了起來,癥結仍是“權力”二字。

 劉徹不知道向太后提過多少次了,希望能夠在朝堂上掌握更多的權力,也希望舅舅田蚡能幫自己樹立皇帝的權威。

 但是,太后總是以“皇帝應無為,不宜沉迷事權,外朝當以丞相為主”的理由搪塞劉徹,簡言為“為皇帝著想”。

 劉徹最初相信太后是為了他著想,但是看到董子的“天人三策”之後,劉徹便開始對太后的這套說辭嗤之以鼻了。

 他漸漸明白了,太后固然是為了他著想,但是也在為了田王兩姓著想。也許,太后可能更看重後者吧?

 劉徹當皇帝,掌握君權;田蚡當丞相,掌握相權;王娡為太后,居中調和:這也許是太后心中最理想的權力結構。

 但是,王太后看錯了一點:劉徹要的是超越歷代先君的千古一帝,所以,他對這權力的渴望,也就超過歷代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