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35章 劉徹:李廣,帶劍戟士來,押此人去詔獄!

 劉徹想要拂袖而去又或者怒斥太后,可倘若真的那樣做了,悠悠之口難堵啊。

 從呂太后到竇太后,從竇太后到王太后,大漢的這些太后都擁有極高的權威,這便是成制的力量,並非一朝一夕可扭轉的。

 就像殿中的眾朝臣,連同竇嬰在內,此刻一個個全都沉默不語,無人站出來否定太后的這番提議。

 他們敬畏太后,甚至超過敬畏皇帝。

 滿心怨氣的劉徹只覺胸口憋得生疼,他暗暗下了一個決心:他定要廢除太后干政的成制,不讓自己的兒子再受這窩囊氣了。

 將來,不管是衛氏當太后,還是陳氏當太后,都定然不能影響到皇帝的權威。

 “皇帝為何不說話,是覺得我的處置不得當嗎?若你覺得我是婦人之見,大可自拿主意。”太后平靜的聲音再一次逼過來。

 “當然,皇帝也可以聽一聽朝臣的意見,看看這些朝堂重臣有沒有什麼高見。”王太后說完之後,看似不經意地循視群臣。

 “微臣太常張定,斗膽一言,太后所言周全得當、合情合理,微臣以為甚妥!”張定頭一個站出來,在榻上拱手附和答道。

 剛才已偃旗息鼓的田黨們立刻聞風而動,紛紛稱讚太后處置得體,一時之間,這殿中的昏暗都被這熱鬧的氛圍驅散了不少。

 至於張湯和竇嬰等人,對今日的結果已經很滿意了,此刻又不敢與太后直接爭鋒,也就不再說話了,個個都安坐在這榻上。

 劉徹看著殿中的百態,胸中那股怨氣瀰漫到了五臟六腑,很想要從七竅噴湧而出,但是又無處可去,只能再次內化成殺意。

 他不禁想起了不在朝堂的樊千秋,若這豎子在殿中佔有一席之地,定不會這般忍氣吞聲,而是會找到破局之處,果斷出手。

 出手了也未必有結果,但能表達一種態度:蜉蝣撼大樹自然是不自量力,但精衛填海便是值得讚賞。

 當讓樊千秋早日上殿,讓其成為那馬前卒!

 劉徹再次看向了跪在自己面前的丞相田蚡,把那股因他而起的殺意吞下,看來今日只能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