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36章 劉徹:朕讓此人接任丞相,太后和田黨怕了吧!?

 聶萬年哭鬧喊冤很厲害,但是哪裡是劍戟士的對手呢,很快就被麻繩給結結實實地捆住了,最後連拉帶拽,將其拖了出去。

 在風雨聲中,聶萬年的動靜越來越小,最終就完全隱沒在了風聲和雨聲之中:一個千石的官員就這樣在朝堂上徹底消失了。

 按大漢成制,皇帝一般是不會直接下令抓人的,哪怕對方犯的是大不敬之罪,皇帝也應該先交給御史大夫或者廷尉先論罪。

 成制的力量固然強大,甚至強大到皇帝都不得不遵守;但成制有時也很脆弱,若有人要打破卻又無人阻止,成制也就破了。

 就像此時,皇帝越過了廷尉和丞相,直接讓劍戟士抓犯官下獄,無人敢站出來,以後再想要抓人,也就無人拿成制說是了。

 劉徹先極為挑釁地看了看太后,而又很不善地看了看一眾朝臣,其中警告之意不言而喻:朕殺不了田蚡,但卻能殺他的狗!

 從今之後,跟著倒了臺的田蚡,還是跟著可以生殺予奪的皇帝,爾等自己選吧。

 立完了威,劉徹接著還要施恩。

 恩威並施,才能把控朝堂局勢。

 “竇嬰!”劉徹看向始終不發一言的竇嬰。

 “諾!老朽候命。”竇嬰不知是福還是禍,只能站出來侯命。

 “你是三朝老臣,雖然已經無官無職,但今日聽聞不法之事,立刻就來蘭臺彈劾犯官,拳拳忠心,天地可鑑……”

 “你也曾為丞相,開府時總能整飭朝政,朝堂風氣為之清肅,官員失德之事極為罕見,田恬之流更從未有過……”

 “今日朝堂渾濁,朕下詔,擢你為丞相,所食封邑增為兩千戶,上位之後,旁的事先莫管,重在整飭朝堂綱紀!”

 劉徹之言,再次震驚殿中眾人。

 就連一直鎮定自若、面無異色的太后都對皇帝的決定感到了些許意外。

 劉徹環顧四周,更在心中不停地冷笑著,他要的便是這份震驚和意外。

 田蚡倒了,但朝堂上的田黨很多,便要一個個拔除,而最適合做這件事情的正是對田蚡恨之入骨的魏其侯竇嬰!

 竇嬰的權勢已經衰微了,想要能夠鬥贏田黨,那就必須要依附於皇權。

 讓竇嬰為丞相,既可打壓田黨,又不會在短時間內塑造一個強勢的百官之首,此乃一箭雙鵰的好佈局。

 廷議形勢總是瞬息萬變,劉徹不能獨斷專行,便只能見縫插針,在夾縫中突然著手落子,為自己謀劃。

 “皇帝,茲事體大,是不是好好地議一議?”太后昔日為鬥倒竇嬰,也是費了不少心力,怎可能讓其死灰復燃。

 “放眼這朝堂之上,並無合適的人選接替丞相之位,這百官之首的位置,總不能空著吧?”劉徹寸步不讓冷道。

 “按制當由御史大夫韓安國接替丞相之位。”太后不悅地說道。

 “韓安國?馬邑之圍無功而返,今日險些又助田為虐,未立尺寸之功卻得到拔擢,韓卿也會惶恐吧?”劉徹道。

 “太后,微臣韓安國無功無德,絕不能勝任丞相之職,能做好這御史大夫便知足了。”韓安國非常識趣地拒道。

 從天子提出竇嬰出任丞相開始,韓安國便知道自己今日更進一步成為丞相是無望了,不如賣皇帝和竇嬰一個人情。

 唯一能夠競爭丞相之位的韓安國主動退出了,後面的九卿要麼資歷不太夠,要麼是田黨,沒有一個人比得上竇嬰。

 在如今這個局面之下,要麼讓竇嬰當有名有實的丞相,要麼讓竇嬰當有實無名的丞相,總之,最終結果已經確定。

 “太后,此事朕心已決,不必再議了,前任丞相之事朕依了你,現任丞相之事你就依著朕吧。”劉徹亦往前一步。

 王太后剛才稍顯驚訝的表情已經恢復如初了,但是看向皇帝的眼神卻帶著太多的不解和疑惑。

 她能看到皇帝對權力的渴望,但是卻看不明白皇帝為何如此狠決獨斷,做事情不留任何餘地。

 皇帝明明是自己生下來的,更是看著長大的,為何年齡越長,自己越看不明白對方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