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九州 作品

第四十二章 脫胎換骨

 電價大幅度下降,就使到鈦金屬和鋁金屬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這就為以鈦低鋼、以鋁代鋼,提供了客觀條件。現在,有部分載重汽車的主樑,已經實現以鈦代鋼,鈦產量在我國大幅度增加,這為我們的主戰坦克,以鈦代鋼,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撐。

 當前的99C坦克,其防護裝甲,由三層組成,最外面是超硬瓷片,中間主要部分,是超級鋼材,最後部分,是碳纖維。我說的以鈦代鋼,就是用鈦材代替防護裝甲中的鋼材,而不是全部以鈦代鋼,坦克發動機、履帶、火炮等部分,還是用鋼材來製造。

 以鈦代鋼之後,坦克重量維持在六十噸不變,但前裝甲的防護水平,從相當於均質裝甲的一米半,提升到相當於均質裝甲的兩米。再加上,我們重新設計了前裝甲的減震裝置,也重新設計了各乘員座位的減震裝置,我向可以大家保證,目前地球上,沒有一款坦克主炮,及其它反坦克武器,可以擊穿我們前裝甲。我坦克被擊中後,也不會因強烈震動,而使到我坦克乘員出現嚴重不適的情況。你們坐在坦克裡面,可以說穩如泰山!

 周詩蕾說到這裡,會場頓時響起了,最熱烈的掌聲。

 99d坦克的武器裝備,125毫米主炮,保持不變,但取消了並列機槍。車長和炮長的紅外夜視儀,由毫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來代替。

 紅外夜視儀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三千米左右,而且成像較為模糊。而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達到十公里左右。而且,毫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很清晰地對目標成像,可以看得很清楚目標的各個細節。這對發現真目標,引導武器攻擊,都有革命性的影響。

 二戰時候,米國開發了雷達,用來探測飛機,而倭國則大力訓練船員,用目視來尋找飛機,目視再厲害,也比不上雷達,兩條發展路徑的結果,就是倭國每次戰鬥都慘敗給米國。

 今天,我們用毫米波雷達代替紅外夜視儀,就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

 炮長用的毫米波相控陣雷達,裝在炮塔前面,與主炮同步運動。炮長可以通過兩點式瞄準法,來瞄準和打擊目標。

 首先,相控陣雷達會自動在三至五秒的間隔時間內

,掃瞄前方的物體,並把物體的細節,清晰地顯示在,炮長的顯示屏上。而且,每次掃瞄的頻率,都有所不同,不會驚動敵人。

 炮長如果選中攻擊目標,就可以移動操作杆,將準星對準目標,然後點擊一下。電腦會自動記下目標的形狀和距離,並根據目標的距離,自動選擇彈種。三千米內選穿擊彈,三千米外選毫米波制導炮彈。由於坦克新的裝彈裝置,可以在三秒內完成裝彈流程,所以不用事先在炮膛內裝好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