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九州 作品

第七十九章 大戰爆發

 二零四一年一月一日零時零分,只見前線萬炮齊鳴,大戰準時暴發了。

 阿三國首先進行火炮準備,巴鐵國則進行火炮反準備。雙方打了個天翻地覆,整個邊境地區,變成一個巨大的練獄。

 而阿三國的飛機,則紛紛飛越邊境線,對巴鐵國的目標狂轟濫炸。

 這時候,有五艘太空戰艦,進入了地球大氣層,懸停在雙方交戰的區域,大約三萬米的高空,監視著雙方交戰的情況,並把沒有敵我識別裝置的飛行器,全部擊落。

 巴鐵國發射的中短程導彈,就全部被這些太空戰艦發射的微波武器擊落,無一成功突圍。巴鐵國的飛機,一起飛就被擊落。阿三國佔據了,絕對制空權。

 但是,外星人發現,儘管他們擊落了一百多架飛行器,但是,天空上有敵我識別裝置的飛行物體,卻越來越多,甚至達到上萬架,整個顯示屏都被塞滿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呀?外星有大為不解。

 這實際上是我軍的策略,將上萬架便宜的無人機,裝上敵我識別裝置,先後放飛到天空,而無人機經過特殊處理,不需要接收外界信號,將有限的電子零件,全部屏蔽起來,這樣飛在高空上,雖然沒有殺傷力,但足以擾亂敵方的雷達,掩護了真正的目標。

 華夏國通過對俘獲的太空戰艦的解剖,發現它不是萬能的,不是沒有缺點的。其相控陣雷達對我隱形戰機,發現的距離只有六百公里。我們瞭解它的性能之後,完全可以,找到辦法對付它。

 戰爭一開始,華夏國兩架鳳凰戰機,立刻起飛,並爬升到一百多公里的高度,向著太空戰艦飛了過去。

 在離太空戰艦七百公里的時候,先後投放出兩枚,重達兩噸的反太空戰艦導彈,射向太空戰艦。這種導彈是用反艦導彈改造而來,是專門用來對付太空戰艦的。

 反太空戰艦導彈的彈頭,直徑達到半米,裡面裝有一個,釐米波相控陣雷達,對太空戰艦這種大型物體,搜索距離達到四百公里。

 在相控陣雷達中心,有一個100毫米直徑的小孔。這個小孔就是,離子盾的發射孔。這個離子盾的製造和原理,就是我們從繳獲中的太空戰艦上學來的。

 太空戰艦懸停在三萬米的高空上,所以是非常容易捕捉目標。反太空戰艦導彈距離目標有四百公里的時候,導彈就會打開雷達,找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