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魚的人 作品

第75章 六千零三十四塊

 “你記到,輾好米。叫人家稱10斤糯米,20斤大禾米再輾成米粉。記得帶兩個麵粉袋子去裝。到時我做荷包咋你們食。買點沙姜八角還有桂皮回來,去供銷社買醬油還有白糖。” 

 “快過年了,也炸點果子,做點燙皮給你們細伢子食。樓上還有番薯,我曬到有番薯幹,也快好了,可以炸,可以用河沙炒來食。 

 軟的番薯幹直接可以食,這是蒸過三次曬過三次的。薄的硬的就要炸,或者炒過才好食。現在吃,牙齒受不了。”奶奶說。 

 昨晚奶奶也很高興,和爺爺一起說話到很晚才睡,她也想起以前自己媽媽做的老家江右南安縣的小吃,突然有都做出來給自己孫輩們吃的衝動。 

 特別是荷包咋,那是他爸爸老家傳了幾百年的名菜,他爸爸逢年過節都會做好多,送給在海門做生意的江右南安縣老鄉吃,她自己也很喜歡吃。 

 那年她過十六生日,媽媽還親自教了好多江右名菜給她,荷包咋是她很早就會做,又不敢做的菜。 

 江右荷包咋,傳說是明朝一位江右南安戴姓子弟獲狀元,回鄉後宴請當地相親,併為不能出席宴席的鄉親特別製作了一個荷包咋,讓客人帶回家給家裡老年人吃的狀元菜! 

 林建國吃完早飯,把爸爸已經用麻袋裝好的四袋穀子搬上後車鬥,就往公社開去。 

 到了公社,糧站的碾米廠林建國來過太多次,和這裡上班的男女職工都熟。他很快就排上隊,有點好奇,今天怎麼那麼多人? 

 等臨近林建國可以碾米時,林建國問那個負責碾米的師傅為啥那麼多人排隊碾米?師傅告訴他今年冬天好多老百姓都是交了公糧後自家還有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