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魚的人 作品

第126章 吃飯

 兩位奶奶,看著季夢桃,喜歡得啥樣,笑得眼睛都找不著了。兩奶奶看著季夢桃,在劉老師的翻譯下愉快地說話,方方圓圓在搶答。 

 晚飯後。劉繼輝和林建國,林持家,林國棟,扶名才,陳錦文五個連襟兄弟坐在一起,他們在商量林晨關於茶旅融合的見解可操作性。 

 劉繼輝表示如果從實際下山他的茶園看,林晨的看法和表述的具體操作觀點是具有前瞻性的。 

 至少改變下山村的年輕人就業這一點就值得嘗試。我們的年紀都不小了,必須考慮劉承榮和林晨最先說的農村空心化,老年化的問題。 

 沒有年輕人參與,我們現有的事業該如何持續和發展? 

 季節性人工短缺現在就是問題,採茶旺季,人手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村裡沒有人,只能外聘。 

 而且熟練採茶工人少,年年都培訓,但是願意從事採茶的工人每年都在發生變化。畢竟不是常年穩定的工作,人員很難固定下來。 

 現在越來越多大地量聘請外地季節工,來應對採茶季,茶青的質量最難控制。 

 我們優質茶,精品茶,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得不面臨再次,或多次原料挑選。浪費不少人力,損失不少時間。 

 哪怕就從穩定我們當地年輕人留在家鄉,就值得嘗試!劉繼輝說完,看向林國棟。 

 林國棟還沒有來得及發放應,扶名才說:“不說你茶園面積比我大,我那只有600畝,到了採茶季,遇到的問題也是一樣。 

 平時幫我們幹活的工人甚至還要幫自己親戚突擊搶摘茶葉請假,本來人手就緊張,越到這個季節,越是請不到人。而過了那段時間,好多回來的人又要離家出門尋找新工作。 

 稍微有點文化的年輕人,乾脆就不再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有好多茶園因為人手不夠,正在被棄種,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