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18章 饅頭包子心裡苦

 “你大姑過完年這麼長時間了也沒回來一趟,去看看也行。你自己去不能丟了吧?” 

 “奶你放心吧,咱這能丟糧食、丟柴禾,就是丟不了孩子。誰家要是嫌自己糧食多給我拐了去,我非給他家吃窮不可。再說,我8歲就自己去縣城了,您放心好了” 

 於是,李劍垚第二天背了揹簍,裡面放著兩隻兔子,和奶奶給帶上的10斤小米,踏上了去縣城的征程。 

 先腿兒到公社,在供銷社,大爺又給裝上了兩瓶罐頭。李劍垚坐上了去縣城的馬車。 

 要說紅山縣城,也算是個軍事要衝,東接關外,西接關內,早在47年就解放了,爺爺就是在那次解放戰役中受的傷。 

 紅山縣城共有4道城門,北門鎮遠門、東門迎春門、南門阜財門、西門承恩門。從這幾個城門的名字上就能看出這是一座古老的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城池。 

 不過自50年代開始,四座城門被陸續拆掉了,阜財門是最後一個被拆除的。李劍垚有幸看到了這斑駁的城門,兩側城牆上還留著斑駁的彈孔,以及缺了半層的城門樓子。城牆上的雜草隨風輕輕搖曳著,彷佛訴說著這座老城的歷史。 

 城門右手,寫著乘風破浪,左手寫著力爭上游。 

 真是有年代感啊。 

 紅山縣裡還是有幾家大廠子的。首屈一指的是新生鋼鐵廠,還有不到6年就重組成為紅山鋼鐵,員工有4000多人。 

 其次是紅山汽車廠,一個比石燕汽車還要早10年建廠的汽車整車生產廠,去年剛剛建廠,其中汽車儀表、機械、無線電國內領先。再過幾年將會陸續推出客車、保溫車等車輛。69年的時候第一輛中型載重卡車就下線了。也是本省汽車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80年代,風靡南方的石燕汽車的140,早在70年代紅山汽車就已經能夠量產並且銷售了。140的1代表著載貨、4代表著噸位,0代表了產品編號。 

 後續生產了141、142、940(牽引車)、柴油卡車等車型。不過紅山汽車的輝煌可能只存在了30年。90年代後,由於技術更新乏力,研發投入低以及國內兩大汽車巨頭的競爭。穩坐第三位的汽車老廠成了倒黴的那一個,到90年代中期就被老大給吞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