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千古1





或許也不是老四,老四不愛女色,怎會得這樣一個不雅的名字?




他思路清晰之極,越想面色越凝重,還有個可能,這人與老四無關……他可能也不是皇帝,沒見張居正都被戲稱為“明攝宗”麼?難不成保成被廢后,八旗勳貴死灰復燃,竟又把持了朝政?但想到他大清日後也會出現個“明攝宗”,康熙倒寧願這人是老四了。




【為什麼我們現在人口那麼多?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我個人認為有三個,一是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人均壽命。我們現在人均壽命在75.4歲哦,目前最長壽的記錄是一位新疆的老奶奶,活到了135歲,從1886年活到了2021年!這是什麼概念,她見過孱弱的晚清、經歷過戰亂、親眼目睹我們建國、還看到了開放與騰飛!她的一生一定很精彩啊!




其實我國曆朝歷代都鼓勵生育,而且早婚早育,但古代醫療水平很差,早夭嬰兒多、人均壽命短,而且戰亂頻繁,人口就上不來。




建國後,西方較為先進的現代婦產科醫學引入推廣,婦產技術的提高使得我們現在嬰兒死亡率大大降低,出生率的提高也就促成了人口的增長。二是國家安定經濟發展,我們不是生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而是幸運地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沒有戰亂,人口增長也會很快,根據咱們四-大爺提供的數據,也可以看到清朝人口較之前代也有爆炸式增長,別看一億到兩億好像不多,這可是翻倍的人口!在醫療和經濟水平都不高的清朝很難得的。




所以說和平是人口增殖的最大前提,在清朝時期,戰爭主要集中在東北、蒙古、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邊疆地區,長城以內的漢地18省除三藩之亂,基本保持了100多年時間的和平,為人口的成倍增長創造了條件。




其次便是番薯、玉米、馬鈴薯等活人無數的糧食在清朝得到了大規模種植及普及,兩個因素加起來,人口自然就增長了。說到糧食,我們現在能人人吃得飽,也要感謝一個人。】




【要感謝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




【他畢生都在為了讓“中國人一定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而努力。他經歷過□□,看過餓殍遍野的慘狀,自己也捱過餓,於是他立下堅定的志願,他要用農業科技戰勝飢餓。




他也做到了!




他從三十四歲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到74歲時,他實現了超級雜交水稻畝產900公斤、82歲,實現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000公斤、84歲,實現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100公斤、88歲,實現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200公斤、90歲,培育出了耐鹽鹼、能夠在鹽鹼地種植的水稻。他用一生的努力,讓我們實現了以佔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的壯舉。他去世前還在三亞的稻田裡忙碌,因不慎在田裡摔了一跤引發身體不適……而他在病危之際,沒有留下別的遺言,只叮囑弟子要繼續雜交水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