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不盡 作品

【不要買】李廣難封

這對一個老將是致命的打擊,可哪怕漢武帝不再讓他當前鋒,不許他領兵去西線主戰場,李廣還是每每請戰,哪怕只有幾千騎,哪怕只是打打下手、當誘餌、當疑兵、當斷後的敢死隊,他也想要出征,他寧願戰死沙場,他不願窩囊地死在家裡。更何況,他心中還奢望著封侯,封侯!

可惜因為漢武帝和整個朝廷戰略的改變,李廣能率領的兵越來越少,原本他手裡的兵很多都被抽調出去了。可是這樣下去,李廣守邊再厲害都是不可能封侯的,所以他最後才會無比固執地跟漢武帝請求隨衛青他們出征。有人說,哎呦,李廣啊李廣,你怎麼不服老,非要跟著衛青他們出征?你那麼老了,又缺乏主動迎戰匈奴的經驗,不熟悉草原深處的地形總是迷路,就該告老還鄉啊?為什麼一直執著於封侯呢?有時候,我們不能以現代人思維去評價古人。古人是極為重視“志”的,李廣為國拼殺數十年,他是那種性格剛毅過於執著的人,他的部下很多都封侯了,就他沒有,這對他而言,是“辱”

士可殺不可辱,李廣最後的悲劇也就不難理解了。]

[智慧女不禿頭:為啥後世說李廣治軍不嚴,其實是司馬光這傢伙在《資治通鑑》裡寫的,當時司馬光要推崇程不識的嚴法治軍,因此拿李廣“寬仁治軍”來當對照組,其實可信度很一般。李廣在漢朝軍中的聲望是真的不低,哪怕後期沒有什麼勝仗記錄,但依舊很多士卒追隨。司馬光卻說李廣帶兵隨意,士兵無紀律,因此導致李廣大敗。但其實,李廣與士卒同甘共苦、清廉愛兵的正史記載很多,“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出征在外,士兵沒有喝水,李廣不會靠近水源,士兵沒有吃飽,李廣也不會先吃飯。李廣的士兵皆感恩載德願為其赴死。

不僅如此,李廣打仗喜歡拼殺在前、衝鋒陷陣,從不躲在中軍大帳,這就是個有錢一起賺,有事帶頭扛的將領,要是我的狗領導能有李廣這種覺悟,我就謝天謝地了好吧。而且從很多李廣參與的敗仗來看,寬仁治軍從來不是李廣失利的主要原因,因為李廣的敗仗從沒有潰逃的,大多都和他同生共死,他的兵殺敵也非常勇猛、從不畏死,李廣吃敗仗主要是他個人在野戰指揮、行軍路線上存在明顯短板,他明顯比較擅長背靠城池的對戰嘛!而且吧,李廣這個人又不是沒有別的缺點,他還殺過俘虜,惡意報復過不尊重他的霸亭縣尉,所以沒必要特意用“治軍不嚴”這個理由來攻訐他,有點牽強。其實,很多史學家猜測,李廣曾被《漢史》記載“廣殺虜三千級”,按照漢朝軍功,殺敵千級以上就可封候,但他卻沒有封候,為什麼?有學者根據當時戰後計功的殘留史料猜測,李廣很可能將大部分軍功分給那些犧牲的部下了,而非個人獨佔,這樣犧牲士卒的遺屬可以得到更多的撫卹金,孤兒寡母才能活下去,這也很有可能是他在漢武帝時期聲望很高的原因,更是得到無數人同情的原因

他在其他方面的品德啊能力啊遠遠不如衛青霍去病,很不咋地,但他對自己的兵確實好。

因此他又錯過了一次封候的機會。

另外,俺們豬豬懷疑的沒錯,他確實有點“數奇”,倒每得很,有時候豬豬也沒有那麼偏心,總讓白髮蒼蒼的老頭子當坦克虧不虧心啊?豬豬也有讓他正經出戰的時候,但每回他出徵除了迷路的時候都能非常精準遇見匈奴主力,而且每次遇到的匈奴騎兵數量都比他多好幾倍,真慘啊!]真....真....真.....

李廣:”......””

此時的李廣莫名與被匈奴俘虜在漠北吃西北風的張騫有了點共鳴。

這就是日後陛下在那右北平之戰中將他們倆個倒黴蛋分在一起對抗左賢王的原因嗎?

不成,不成,明日就去請巫師看風水!

[智慧女孩不禿頭;還有李廣最後自殺那事兒啊,有一半得怪劉豬豬自作主張!李廣聽說衛青又要帶兵出征,他便豁出老臉進言求劉徹讓他隨軍出征,劉徹耐不住李廣再三哀求便答應了,結果豬豬扭頭又偷偷囑咐衛青,那個啥,將軍老了,而且有點黴運在身上,不要讓他當前鋒,多多照顧照顧他,和之前那樣讓他打打雜溜溜馬就好了。]

李廣猛地抬頭,眼神格外幽怨,好似那被見異思遷的渣男拋棄的原配,劉徹汗流浹背,連忙轉過頭假裝在和其他臣子說話。無他,因為在這個時空,衛青才剛剛被挖掘,稚嫩如春日剛剛抽發的柳枝,漢朝對匈奴所有的戰事,都是李廣領銜,是當之無愧被捧在手心裡的老寶。因此,眾人得知日後李廣需哀求才得出戰,還不得重用,的確令人唏噓。

[智慧女孩不禿頭:豬豬也是好意啦,雖然的確是不太相信李廣野戰戰力,但他也怕以李廣衝殺在前的風格讓爺爺那輩留給他的老將軍就這麼死在戰場上他想保全老將軍罷了。可是他沒想過,為啥李廣非要出征呢?因為這很可能就是他生命中最後一戰了。一個與匈奴打了四十七年、七十多次戰役的老將,可能對自己也有點預感吧!他想讓自己最後落幕得體面一點。哪怕終不能封候,他也想衝殺在前,就像當年馳騁在刀光劍雨中,三箭齊發射殺匈奴射鵰者一般!可惜,衛青一向是個聽陛下話的乖寶,他謹記漢武帝的囑託,不准許李廣為前鋒的請求,兩人大吵了一架,李廣終究還是為後翼繞路從東路包圍匈奴,但他迷路的老毛病又犯了,還沒遇到匈奴,就聽到衛青殺匈奴單于、重傷匈奴右賢王的捷報,戰事就這樣結束....廣更鬱悶了,他只能帶兵無功而返但回來路上他又迷路了!真是要命啊!因此他歸隊也晚了。

沒能配合主力部隊形成合圍參與決戰本就有錯、歸軍還姍姍來遲,更是大忌!如果這一仗的元帥不是衛青,可能就因李廣失期而大敗了!衛青當然也生氣啊,質問他去了哪裡,李廣可能覺得丟臉不願多解釋,而且他誤以為衛青是故意不給他立功的機會,讓他繞遠路。其實衛青只是在執行劉豬豬的命令。衛青因李廣避而不談,便命令監軍官更審問他,被刀筆小更審問,李廣更覺得屈展驚滿李廣當然也知道自己老了,也漸漸不得漢武帝信任了,這是最後的機會,是生命中最後一戰,可卻還望,又何須苟活?於是他憤而自刎。]

[幼兒園扛把子:衛青心裡一定在os:“我贏得太快,怪我嘍?”]

漢武帝朝,李廣呆愣住了,劉徹也沒想到李廣竟然是如此落幕的,一時也默默無語。

漢文帝年間,劉恆看向還年輕的李廣,長嘆一聲:“你啊,之前便有人對朕說你性子過剛易折、太過自傲,朕還不相信,如今....何至於此呢?”漢朝是可以用金錢贖罪的,以李廣為大漢征戰一輩子的忠心,就算回去要被漢武帝問罪,也可以用錢贖罪,不會死的。可他偏偏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來終結自己的一生。年輕的李廣沉默了片刻,重重地搖搖頭:“陛下,後人知我,此等境地下,我絕不願窩囊苟活了....但後人說我野戰無能、品德有虧,想必我定有不足,陛下,我會嚴以律己,朝兢夕惕!”林菱將網友的留言念給爺爺聽,爺爺聽了也贊同地說:“你看,這位朋友說得多好啊!歷史學得很棒啊!”[我很認同這個禿頭網友的話。李廣肯定不是完人,他殺俘,他還氣性大、性子倔,但我們也應該儘量客觀地評價他,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推崇衛霍的時候,完全不必用李廣來做對照,衛霍之所以為衛霍,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如天上之日月,已經足夠閃耀。李廣的軍事能力肯定比不上衛霍,這是一定的,但一個歷經三朝、用一生都在為大漢征戰的老將,即便他無法戰無不勝,即便他憤而自刎,或許也應該給他一些掌聲。還有一句話也很好,一個人強大,不是看他勝利了多少次,而是看他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仍能一遍遍站起來。但很可惜,李廣卻最終還是成了個項羽式的人物,他沒能過了自己那一關。]憤而自刎。李廣難封。

他至死還是沒能封候啊,武帝朝的李廣慘淡一笑。

但仙蹟最後的那句話還是讓他如死灰般的心重新顫抖了一下,是啊,身為武將就該如此,無論失敗多少次,都要重新站起來,無論被敵人打倒多少次,只要血沒流乾,就要重新發起衝鋒老邁之軀,也應當能萬死不辭。

仙蹟所言的那個他,他也感同身受,若是真的處在當時的境地,他的確無顏苟活。

那老夫子說,歷史上有很多人同情他,也有很多人看不起他,只因他做得不夠好。

那或這一....

他希望自己能體面地死在敵人的手中,而非自己的劍。

“陛下,老臣懇請戍邊。”李廣摘下士冠,露出了花白的髮髻,深深拜了下去,“臣願以殘軀為大漢死守山河!”他不適合長安,他想念長城吹來的風了。

的確,李廣戍守邊郡是把好手,在文景兩朝,他當過過上谷、隴西、北地、上郡等八郡太守。每到一處,他對抗來犯之敵從失手,力保邊境漢民之安寧,也因此得了匈奴人一聲“飛將軍”的尊敬。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念及此,劉徹默然片刻,輕輕頷首:“準,遷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將軍....跡所言乃天機,如今既然知曉日後便已不同,望將軍....保重身體。李廣含淚重重叩頭,再一拜,起身離去了。

離開時,他還沒忘仙蹟隻言片語提及的孫兒李陵,下決心要將這個日後可能會犯死罪的孫兒一併帶去邊境,從此遠離長安他想問清楚,但此時,三輪車也從盤環山路走了出來,轉入了一條更平坦寬闊的道路,路邊還有根筆直渾圓的杆子,杆子頂部銜接這一塊藍色牌林菱便對直播間的觀眾說道

[到鎮上啦,村裡比較偏遠,沒有驛站,都得到鎮上來取快遞。]

歷朝歷代之君臣本都跟著在議論李廣,忽而聽見這一句,便又都起了興致

“後人之驛站不知是何模樣?”

“快遞又是何物?”

“想來是朝廷的緊急公文,日行三百里的‘馬上飛遞”吧?”

“可林姑娘和林老夫子又非朝廷命官,怎能隨意使用驛傳?”

還沒討論盡興,又被小鎮上來往如織的人流車流,還有滿街鱗次櫛

比的店鋪而吸引了。

那是什麼?

張居正眼尖,看見了路邊一個紅漆建築。

“中__國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