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道

“小人之心,焉有真心復立周禮?”嬴政聽後嗤之以鼻,冷冷一笑。

那些六國士人只不過想讓他將膝下諸位公子都分封到關東六國故土,他們也能因諸王徵辟門客被招攬入朝,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重演戰國時一句話勸服各王,成就朝登天子門夕為諸侯相的榮耀。如今因郡縣制,他們失去了入朝為官的機會,失去了當門客攀龍門的希望,又因他焚書、禁私學,想來日後更是將他們作為客卿的退路都堵死了。他們不過都是為了自己,哪是為了什麼周禮?

嬴政就是因為看透了這些士人的私心,更不願

復六國遺風,才

更加不願向他們妥協。

何況,郡縣制何錯之有?

林菱聽到這,順帶跟直播間的網友嘀咕

[你們有沒有覺得奏朝那些儒士拽拽的,而且不知道在拽什麼,聽起來跟鍵盤俠似的,這個看不

那個看不慣的,

這麼想

想頓時能共情天天被網暴的始皇大大了,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

鍵盤俠?扶蘇悄悄豎起耳朵,那是什麼俠?他只聽說過遊俠。

[至於坑儒,歷史學家對這件事情大多是持否定態度的。很多史料都證明,當初秦始皇坑的是騙了他大量錢財的方士。有兩個方士叫侯生、盧生的,他們騙秦始皇能煉長生不老藥,結果花費了數以鉅萬都沒有煉出來,於是便卷財逃亡。他們逃亡就算了,還是兩個嘴巴不停歇的大喇叭,逃亡路上還和一些儒生背地裡議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手段以及求仙多麼瘋狂,到處敗壞秦始皇的名聲,秦始皇得知後自然是大怒,他氣得半死,一下搜捕了四百六十名方士,然後下旨將這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活埋。]

什麼?方士竟敢如此欺辱朕!

嬴政還未來得及生氣,就聽仙蹟中有路人感嘆:

[桃子戀夭夭:我天哪,這樣想想秦始皇好倒黴啊!被人詐騙了那麼多錢,那些人還要到處去造謠他!]嬴政:“....”

好了,現在不僅生氣,更丟臉了!

漢高祖時空,劉邦也拍著大-腿哈哈大笑:

“乃公想到始皇陛下聽見這事兒,就忍俊不禁!”

“坑殺術士確有此事,只是不知後世怎麼傳成了儒士。”沒看過《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蕭何不解地說著,下意識看向自家陛下越發不雅地叉開腿的坐姿,正想勸告,卻驚訝地發現這次沒有看到那不該看的地方,原來他的陛下不知何時在裡頭穿上了如後世一般包裹嚴實的褲子他眨了眨眼,得,穿上這褲子,陛下的儀態也越發隨意了!

雖說不雅,但也算拯救了他的雙眼,也好,也好。

[而在秦始皇下達坑殺方士的王令時,不知道有沒有抓幾個和方士一起背地裡說他壞話的儒生一起活埋,總之,扶蘇勸諫時就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注]”這話意思就是,扶蘇勸秦始皇:

“如今天下剛剛安定,遠方六國的百姓都還未歸心,尤其那些儒生都讀孔子的書,並不信奉法家,雖然嘴巴不乾淨,但其實沒有很大過錯,朝廷如今用嚴法重刑懲罰他們,兒臣擔憂這樣會影響國家的安定,懇求陛下慎重考慮此事。秦始皇什麼反應呢?《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秦始皇很生氣,不僅沒有采納扶蘇的建議,還將扶蘇發配到上郡蒙恬處監軍。大家可以從這段話中看出什麼來嗎?]漢高祖時空,劉邦是最有體會的人,不由幽幽嘆氣:“扶蘇此人絕非傳聞中那般只會悲憫心腸,他與始皇不過處事不同罷了。”[很顯然,其實扶蘇不是向傳言中那般親附儒家才為儒生說話的,他也不是因為本性過於仁愛善良為儒生說話的。他這段話其實說得很有道理、也很懇切,“遠方黔首未集”,他對秦始皇說六國遺民還沒歸心啊!做任何過於強硬、刺-激他們的事情都可能會導致他們再次起義的。這不是一個藉口、不是虛話,是當時的現實寫照

而且這件事直到秦朝滅亡、漢朝建立都還沒結束,漢初幾位皇帝一直都還要小心翼翼安撫關東民心。咱們在這裡順帶提一下秦朝時期的“關東”在哪裡,和咱們現在認為的關東是“山海關以東”不太一樣,秦朝的關東泛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有什麼特別呢?在春秋戰國時期,函谷關以東特指的就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因為戰國時期,只有秦朝一個國家在函谷關以西。而秦國也自稱“關中”,八百里秦川指的便是關中地區。所以,扶蘇這句“遠方黔首未集”發自肺腑,秦與六國的矛盾在當時是非常非常突出的。果然秦始皇就因為這次焚書坑儒的事情,再次失去了六國的民心,也因為這件事,兩千多年來不斷被儒家的弟子發酵,成為了“暴秦”的證據之一。嬴政沉默了。

他當然知道“遠方黔首未焦”,但他本就不是委曲求全的個性,小心翼翼安撫六國遺民?憑什麼!他做不到!他要用嚴法震懾他們,用強大的武力壓倒他們!用絕對的威勢馴服他們![而且扶蘇告誡秦始皇天下安定時不宜再用重典,是很有政治遠見的一句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還記得爺爺說過,漢朝對秦法的調整嗎?其中一條是對“嚴刑”的調整,他們取消了很多判的比較重的法律,其二便是在關東六國地區建立諸侯,沒有一味推行郡縣制,而是改用郡國並行制。這都是對當時民情的一種妥協與“不宜用重典”的表現。那為什麼大漢要對關東如此特殊呢?

我們可以來看秦朝滅亡之前的戰爭,就可以理解劉邦對關東的小心翼翼了。

咱們都知道陳涉吳廣喊出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我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陳涉吳廣一舉起義的旗幟,關東六國的故土之上瞬間便如星火燎原,響應者無數,數月之間便“盡復六國舊觀”,所有的秦法都被一-夜之間推翻。《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載:“陳王奮臂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響....各報其怨而攻其仇,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六國遺民的憤怒頃刻間燃燼千里之地,所有在外的秦吏都被殺光。

與關東六國故地成為鮮明對比的便是老秦人所在的八百里秦川,即便經過胡亥三年民不聊生的折騰,秦地依舊統治無比牢固,沒有一點動-亂的影子,那樣風雨飄搖的帝國末日,老秦人卻還是死心塌地地追隨著、服從著他們昏聵荒謬的王,由秦人黔首、關中子弟組成的“關中卒”也依舊無怨無悔地跟隨章邯衝向來勢洶洶的起義軍,與王離從長城邊境趕回來的邊軍精銳一齊為大秦戰鬥到了最後

關中卒一直努力到鉅鹿之戰,才被章邯脅迫投降項羽,甚至投降時,不少關中卒無法原諒自己背叛大秦,一直焦慮不安,最終這些無法“歸心”的關東卒幾乎全都被項羽擊殺,從此關中卒覆滅,成為了絕響。關中卒與秦朝本地的黔首、官吏為大秦效忠到了最後,而關東六國卻幾乎人人都以亡秦為己任,這便是秦法在不同地區“水土不服”的表現,也可以看得出,秦在對待關東六國的統治上,出現了致命的問題。對待與秦地文化迥異的區域,是不能無差別推行秦法的,尤其在關東等地文明繁盛程度遠超秦地的地方,秦始皇企圖在短時間內強硬地完全清除各地風俗習慣,一舉完成軍事政治和文化上的征服與統一,目的是好的,但手段卻太急了。關東地區反秦的聲浪,很大程度是對秦法的不適應與仇怨

大家想想咱們的“一g兩制”,是不是就明白了?其實當時的劉邦在關東地區封諸侯也是“兩制”的法子,他尊重了當地的風俗文化,歷史來源,極大安撫了關東地區的人心。同時,他又在舊秦之地行郡縣制、實施從秦朝繼承而只是微調的“漢法”,這樣那些熟悉秦法的舊秦人只需依循舊章,也會很快就安定下來。

猶如婆媳關係中必須兩頭哄的丈夫,能把六國遺民與秦朝遺民都哄好,這就是劉邦的高明之處。]嬴政不知何時,已從跪坐的姿態慢慢站了起來。

他瞭望著遠方,好似看到了大秦的末日,如今在咸陽城內外安居樂業的秦人,似乎都披甲在身,他們告別了父母妻兒,舉起了保衛大秦的武器,義無反顧地衝向了比他們多得多的叛軍。狼煙四起,風中是不斷為大秦拋灑頭顱與鮮血的老秦人最後的吶喊,他似乎還看見了那些在屍山血海裡不斷翻找親人屍首的婦孺,可她們卻沒有退縮與懼怕,還是哭泣著、嘶啞地唱著:“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日無衣...殺敵!殺敵!

終究....秦人的鮮血與風雨飄搖的大秦一起被濃重的黑夜覆沒。

嬴政緊緊攥住了拳頭。

扶蘇跪坐下首,也早已用衣袖遮擋住了自己流淚的面容。

[三古三聖:是的,其實不止是劉邦妥協了,對待關東,到了漢文帝手上都還在妥協。漢初那些關東的諸侯國是高度自治的,他們在王國內的地位與皇帝無異,幾乎可以說是半獨立的,那些國家不使用漢法,只實行諸侯國的法律。到了漢文帝時期都還是這樣,賈誼就在《新書親疏危亂》感嘆諸侯國:“漢法非立,漢令非行也!”。

這聲感嘆的背景是漢文帝繼位後想在關東諸侯國推行漢法,遭到了那些諸侯國強烈抵制,而漢文帝時期的經濟與軍事實力還無法實現與諸侯國硬碰硬,只能繼續忍氣吞聲,暫且延緩此政策,所以賈誼才會有此嘆息。漢文帝已經是漢朝第四位皇帝了啊!他都還是沒能解決這個死局,只能遷就,所以秦始皇當初強硬在六國故地推行秦法,還要焚燬他們的史書、斷絕他們文化的存續,對他們而言簡直和掘了他們祖墳沒什麼區別,能不恨之入骨、舉國皆反碼?]

林爺爺給這個網友點了個贊:

[對!沒錯!講完這一段啊,咱們再來回看扶蘇對秦始皇的勸諫,就能看得出,扶蘇是基於當時的惡劣形勢才去勸諫秦始皇,並非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說他一心偏袒儒士,他勸的還是很中肯的。只不過這孩子傻啊,不懂溝通技巧,明明都知道親爹為了這些儒士和方士都快氣炸了,你還湊上去,當爹的不打你打誰?但是秦始皇生氣歸生氣,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你不看他把扶蘇趕到誰的身邊去了?那可是蒙恬啊!]

這話停下來,連李斯都忍不住悄悄瞥了眼不遠處的大公子。

的確,大公子勸諫也太不會挑時候了。

陛下氣頭上呢,你就不能回頭再說?

或者你們父子倆關起門來說嘛!

非要當眾勸。

嬴政也看了眼自己的大兒子,見他滿臉通紅,也只好嘆了口氣。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本性太純直了些

旋即又想到,自己日後暴怒之下竟然將扶蘇送到蒙恬身邊,看來自己是真的看重這個長子。

只可惜,扶蘇沒能領會他的意圖。

這就是他無法下定決心立扶蘇為繼的原因嗎?

秦國起源於岐山以西之地,長期與戎狄雜居,因此並沒有嚴格奉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更傾向於“擇勇武者而立之”,這個勇武指的不是像嬴蕩舉鼎一般的蠻力,而是因為秦人世代奉行法家,嬴政看中的繼承人是更加剛毅果斷、更加峻法深刻的。嬴政雖也較為看中長子,卻也因扶蘇本性中對仁德與王道的傾向而猶豫,但正如仙蹟說的那般,不論是儒家還是法家,歸根結底都應是為我大秦所用,扶蘇若是基於安定天下、穩定大秦而行德治,贏政自然不會多麼生氣,這或許便是他盛怒之下還將扶蘇送去上郡的原因吧。“天下安定不宜用重典......

嬴政細細地品味這句話。

可要他向六國低頭妥協,給他們封王,讓他們自治,嬴政又像吃了一隻蒼蠅似的難受!再次分封他們為諸侯?他好不容易才把六國打下來,現在還要他安撫他們,給他們封國?那這仗不是白打了?他腦中有疾乎?

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

林爺爺並不知道嬴政滿腦袋的煩難更多了,而是在一心一意地回答直播間裡的朋友繼續冒出來的問題:[我尿床怎麼了:不過我不懂,為什

麼說到蒙恬身邊就不同呢?反正都是被趕走了還有什麼區別呢?不在皇權中心,總會吃虧的。]

林爺爺微笑道

[大家知不知道,蒙恬是誰呀?]

漢高祖時期,劉邦狡黠地託著下巴道:“哎呀,林老夫子說好的講秦法,又扯了漢法,但好歹誇了誇乃公,也不算廢話,但何必講的那麼細呢,把扶蘇講明白了,在始皇陛下那兒,豈不是沒有乃公什麼事兒了?”呂雉心想,在那兒,始皇又不愚鈍,天羅地網只怕早已佈下,那霸王項羽都不知還有沒有命在,還能有你何事?[多汁橙子醬:舉手!我知道,蒙恬,祖籍齊國,秦國名將蒙武之子.....

林爺爺笑眯眯地擺手

[不不不,我們只需要從《史記蒙恬列傳》中認識蒙恬就能理解秦始皇驅逐扶蘇背後的用意了:“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侯將相莫敢與之爭焉。”蒙氏兄弟,蒙恬領重兵在外北築長城抵禦匈奴;蒙毅主內執法嚴明、鎮守朝綱,他還時常陪秦始皇同乘馬車,幾乎寸步不離,在當時號稱一個是忠一個是信。秦始皇對蒙氏兄弟的尊寵信任,即便是身為丞相的李斯、乃至其他王侯公卿,都不敢與之相比。]漢高祖時期,劉邦聽到此刻嘴角泛起一絲詭異的笑來,他轉頭對張良嘆息道:“仙.....似乎甚愛始皇啊!”他不僅為大秦透漏了最關鍵的亡國之因,甚至還要仔細剖析前因後果,似乎要用磐鍾大音將還懵懂的扶蘇敲醒!張貴晉經便是那個“以亡看為己任”的土人之一,聽見劉邦這麼說,眉頭微題,淡淡道:“以貴對奏始皇強疑手腕的瞭解,他必不會如陛下這般推行那國並行之制。何況扶蘇公子可是推崇分封的...張貴笑意奇深,“我了扶蘇,與大奏又有何用?分封裂土歸還六國,若真有那一日,食倒也要謝扶蘇公子不過,秦之生死,也早與他無關了。

林菱也聽明白了,一拍手道

管理家族產業的同時,還把自己最得力、最信任、最能打的下屬綁定給了他!允許他隨意結交蒙家,也讓蒙家得以站在扶蘇身後,讓蒙家和30萬秦兵都能成為他的後盾。[我懂了我懂了!爺爺是不是可以這樣比喻,霸道總裁贏總有好幾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因管理理念不同和老爸吵了一架被逐出老宅,其他兒子都以為大哥被犯錯放棄了,結果贏總扭頭就把大兒子放到了自己最重要的上郡子公司蒙總經理身邊歷練,想著磨鍊兒子的性子、拓展拓展眼見,讓兒子好好學習怎麼而這一點,蒙恬、趙高和李斯應該都看出來了啊!蒙恬後期就是把自己當成扶蘇的左膀右臂了吧?所以趙高和李斯都看蒙家兄弟不順眼。而趙高胡亥方面,不說那些私人仇怨,就算之前趙高和蒙家沒有結怨,就衝這一點,他們第一個要暗殺的也是扶蘇和蒙恬!因為他們不僅是秦氏集團董事長的頭號競爭者,手裡還有30萬驍勇善戰的兵啊!不幹掉這兩個人,胡亥和趙高晚上怎麼會睡得著?偏偏扶蘇因為被老爸趕走傷心得很,居然沒看出來嗎?!]

嬴政閉了閉眼,悄無聲息地嘆了口氣。

同處大殿之中的扶蘇掀起衣袍跪了下來,緊緊攥緊了拳頭,慚愧低下頭:“....錯了!”

仙蹟講到蒙恬之時,此時此刻的他已經領悟了,但當時的他或許被許多的頹唐茫然裹挾,竟然未能辨明如此淺顯的道理.....而縮在一邊的李斯,一直假裝埋頭記錄心無旁騖一般,心中其實不斷在祈禱仙蹟不要再提到他的名字了。救救他吧,他還想活下去,還想回上蔡和兒子一同遛狗,即便如過街之鼠般活著,他也心甘情願.....林爺爺聽到林菱的比喻哈哈大笑:

[可以這麼說,聽起來蠻通俗易懂的,所以,贏政放棄過扶蘇嗎?應當是沒有的,他只是希望這個寄予厚望的長子到了蒙恬身邊,能有所長進、能更加成熟穩重,只有去體驗過、瞭解過、吃過苦,才會褪去那些天真,才能坐穩這把拿控天下的椅子。這就像咱們現在公*員或者g企幹部的晉升機制,幾乎每一屆領導人都曾下放到地方歷練,再一步一步調回中、泱。大部分地方的領導也是,這叫鍍金,也是難得的機會。兩千多年前,嬴政想為扶蘇身上增加砝碼,給他打了一層名為蒙氏兄弟的金剛罩鐵布衫,當然也是期盼看到他的蛻變,而不是真的將他發配到邊郡修長城。另外,有人傳言扶蘇的妻子是李斯的女兒,爺爺認為不大可能,如果李斯與扶蘇有這麼親密穩固的聯繫,他絕不會被趙高蠱惑,改立胡亥。還有另一種說法更為可信一一扶蘇娶得是王翦老將軍的孫女兒。這樣的話,扶蘇的身後幾乎站著整個大秦帝國七成的精兵,怎麼能不讓趙高胡亥膽寒呢?又怎麼能說贏政不喜愛這個兒子呢?贏政就差沒把頭上的冕旒冠摘下來戴他頭上了!可惜,贏政沒來得及等到長子成才,就突然病逝.....

後面的事,嬴政已經知道了。

他低頭望著眼眸湧動著許多情緒的兒子,終究還是什麼都沒有說。

有些事、有些道理,旁人耳提面命一千遍、一萬遍,都不如自己悟一遍,才算真的明白。

[爺爺之前也說過,為什麼扶蘇得到那麼多人的懷念呢?因為扶蘇在當時名聲很好,他不但接受儒家仁愛德治的理念,也理所當然受過法家教育,因此不少人遐想,若是扶蘇繼位,或許能對大秦做出“儒法兼收”的調整。這其實就有點像劉邦建立大漢後的治國理念:治國理政,為什麼要只信奉一種學說?劉邦締造的大漢因劉邦個老祖宗獨特的實用主義風格,給漢代歷代君主都開了個好頭,漢朝治國不僅講究文武之道、寬猛相濟、德治與刑法平衡,還因時而異,從一開臺無為之治黃老之學到獨尊

儒術罷黜百家再到漢宣帝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儒教?”主打一個對我大漢統治有用的就用,沒用的就扔掉!大漢從沒有固執信任一種學說,也從不遷就任何一家,就拿董仲舒來說,他創立了一個新的

家思想體系,很符合漢武帝的要求,漢武帝才會用他的理論。所以,在漢朝,只有各家學說“創新”來適應王權,沒有王權必須全盤接受某個學說的說法。漢朝君主大多繼承了劉邦的“無賴”、“實用”、“靈活”的風格,總在適合的國情下用合適的制度,不斷調整完善“自我革命”

這也是兩漢能夠

沿襲四百年的原因之一。]

漢朝,漢高祖時期。

劉邦被誇得眉開眼笑:“沒錯,是乃公這個祖宗開的好頭!”

呂雉默默翻了個白眼。

仙蹟說得對,的確是無賴得很。

[熙:我看過一張表情包,是Q版漢武帝拿一本書追著打儒士,配文:老子是甲方,叫你改成五彩斑斕的黑就改,少廢話!笑死了,莫名應景。]秦朝,嬴政眼前一亮。

霸王道雜之!

好氣魄!

雖對取代了大秦的漢朝天然生不出好感,但嬴政從不是迂腐固執的人。

“是啊,憑什麼要朕聽他們的?應當他們聽朕的!”

這理論就很合嬴政的脾性

[幼兒園扛把子:哈哈,這就是豬豬陛下在位期間先後換了十四個丞相,十四個裡還殺了七個的原因嘛?]漢武朝,照例把文武大臣都叫來一起看仙蹟的劉徹頓時頭皮一緊。

滿朝文武也震驚地抬起臉望著他。

什麼?換了十四個!

還殺了七個!

劉徹假模假樣地清了清嗓子,強作鎮定:“眾卿莫慌,朕怎會如此呢?定然是那些人做了不法事才被朕處置的.....已經身為丞相的衛綰下意識後退了一步,擦了擦滿頭汗。

總感覺小命危在旦夕啊!

正侃大山呢,林菱接到了五叔爺爺的電話,他已經從醫院下來了。

[堂姑恢復得很好啊?那太好了,我們都能放心啦!好

勺,五叔爺爺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們現在過來接你

朋友們,等會我們就直接打車去看政哥的最強手辦,直播不關,我上網查過了,可以在裡面錄像拍照,等會直接帶你們雲遊秦始皇陵!]嬴政:“......

謝謝,他麻木了。

林菱很快就接到了五叔爺爺,還幸運地打到了主動停下來問去哪兒的出租車。

大概上車一個多小時後,林菱和兩個爺爺興

奮地到了目的地

看著面前立著“第八-大奇蹟館”的大牌子,還感嘆了一下後面那碩大的門頭一-

-還給兵馬俑建了那麼大的博物館哎

就是這場館名字有點奇怪.....

五叔爺爺已經高興地拉著林爺爺去邊上合影了,而正生出些疑慮的林菱低頭一看手機:

就叫直播間有西安本地的網友瘋狂滴滴滴

[那是假的兵馬俑!假的!]

[別進去!本西安人也被無差別攻擊過!真的兵馬俑在臨潼啊!快跑!]

林菱和各朝古人一起呆了:蛤?!

那麼漂亮的房子,還有導遊哎!居然搞得那麼真實的嘛!

[哈哈哈,這個館裡面不僅有兵馬俑,還有埃及法老噢!還有巴比倫空中花園,基本進去一趟可以領略地球一整圈,公廁還是金字塔!]林菱:‘

這麼一.....突然有點想進去看看了。

.....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