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升旗1


衛青懷裡坐著個小小的霍去病,他一邊按住霍去病胡亂抓他毛筆的小手,一邊埋頭奮筆疾書。

記下來,全部都記下來!

呵皮大王好奸詐……又好喜歡哦。

衛青兩眼發光:他真是個打匈奴的天才!

而衛青的想法也是漢武帝的想法:那呵皮大王如此善兵,當皇帝豈不是可惜?如果能生在朕的大漢就好了。

朕也能封他當燕王!咱大漢的諸侯王可比那什麼明朝的舒服多了,有錢有權,如此一來,那朕豈不是又多了個大將軍?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臆想。

劉徹想著想著,慢吞吞轉過屏風,窺-探向大殿中整齊跪坐在屏風前認真探討戰術的各文景時期的武將。

一個個都是腦袋白-花花的老頭子。

甚至有的老得頭髮都掉光了,頭上那一小撮髮髻連冠都戴不住了,顯得十分滑稽。

劉徹心梗了,又慢吞吞地縮了回去,緊緊抱住了自己。

還說那朱棣手下無人,他難道不是嗎?

怎一個慘字了得。

唐貞觀年間,李世民也對朱棣分外欣賞。

這是一個馬上皇帝對另一個馬上皇帝那骨子裡的認同。

“八百勇士起兵。”李世民無法剋制地讚歎不已,“比當初我們隨先帝征討天下時還要艱難,但他都做到了。”

甚至,登基後便沒有上過戰場的他,也被那星夜兼程、橫刀立馬吸引得心頭怦怦直跳,朱棣援永寧、取大寧,又拼了命趕回北平,大雪紛紛揚揚,風雪中旗幟獵獵,這一路輾轉艱辛,看得李世民卻好似渾身燃燒起來一般。

他好像也隨著朱棣風裡來雨裡去,冒著大雪衝在最前。

只因他也曾是這樣的——在戰場上永遠衝鋒在前的皇帝。因此,他才會那麼懷念陪他征戰天下的六匹駿馬,除了特勒驃是病亡,其他五匹愛馬都是隨他悍不畏死、衝鋒陷陣而亡。

颯露紫,邙山之戰剿王世充,中箭死於衝陣途中。

拳毛騧,洛水之戰剿劉黑闥,中箭死於衝陣途中。

什伐赤,虎牢關之戰剿竇建德,中箭死於衝陣途中。

青騅,也是虎牢關之戰,中箭死於衝陣途中。

白蹄烏,高墌城之戰滅薛仁杲,力竭吐血而亡。

李世民望著視頻裡那個像一杆永遠不會倒的旗幟一般拼殺在最前面的朱棣,眼含熱淚,他似乎也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他們都是那個用有限的生命來創造奇蹟與盛世之人。

“這一杯酒,朕遙敬於你。”李世民向天地高高舉起酒杯。

——祝你旗開得勝,永樂大帝。

宋朝……趙匡胤身子骨還沒完全從深重的打擊中恢復,因此是躺在病榻上觀看的,對於一個已經被仙蹟“亡國”的開

國之君,看著後面這個光復了燕雲十六州的明朝皇帝如何打天下,卻更讓他傷心了。

瞧瞧人家生的兒子。

再瞧瞧自家那些子孫。

趙匡胤不想再看了,若是徽欽二帝那時候能出一個像朱棣這樣的宗室,即便是造反,趙匡胤都認了。

至少這樣大宋還有活路。

清,康熙是非常喜歡且認同明成祖的。

雖說朱棣打的韃子就是蒙古,如今和蒙古親如一家的清朝卻並不會因此而否認朱棣,相反,崇尚強者、推崇“巴圖魯”
而並不嚴格遵守嫡長制度的大清,也對朱棣給予“遠邁漢唐”的評價。

雖說康熙不許漢人修明史,也不許漢人再讀明史,但他與兒子們卻都將明史當做治理家國的一面鏡子。

前明的好處要學,前明的壞處要警惕。

“明成祖最厲害的仗還沒講到呢。”康熙望著後世夜色下的北京,此時林菱已經打車往升旗的地方趕去,他又不禁喃喃道:“朕的紫-禁城如今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了?”

古人們對升旗這事兒不大瞭解,在歷朝歷代,都沒有國旗的這個概念。他們大多隻在旗幟上寫上自己的國號,當做代表國家軍隊的標誌,而古代軍旗不僅寫有國號,還大多寫有主帥的姓,好辨別身份。

因此林菱下車到了安檢的地方,那人山人海的景象再一次讓古人們摸不著頭腦——洶湧湧動的人潮裹挾著祖孫三人向前,而此時已經是凌晨一點,這麼多的人不睡覺,他們要去哪裡?